去產能的成效正在通過其他途徑顯現。
9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6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水總量情況。數據顯示,上半 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水量198.5億立方米,同比下降1.8%,降幅比2015年上半年擴大0.8個百分點。其中,十大高耗水行業用水量121.8 億立方米,同比下降2.5%,降幅大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0.7個百分點,比2015年上半年擴大1.3個百分點。
同時,用水效率進一步提高,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7%。從行業看,用水量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幅較大的行業為: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10%,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9.6%,紡織業下降9.5%,非金屬礦采選業下降9%。從地區看,除遼寧、上海外,全國29個地區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實現不同程度下降。
業內人士分析,造成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去產能是其中一部分,經濟轉型也是重要的影響。
用水量也是檢驗去產能成效的一個重要指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主要的過剩產能的行業如:鋼鐵,水泥等去產能情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體現。
與上半年十大高耗水行業用水量同比降幅擴大相對應的是,鋼鐵、煤炭等行業去產能的成效明顯。今年7月,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也介紹,上半年,“三去一降一補”成效初顯。去產能方面,原煤、粗鋼產量同比分別下降9.7%和1.1%。韓曉平認為,作為高耗水行業,煤礦開采量下降,煤化工、鋼鐵等行業發展不景氣,對于經濟轉型來說是好事,高耗水行業用水總量持續下降的趨勢還將繼續保持。
“(規模以上工業用水總量)未來下降幅度,與去產能、生態文明建設的力度,還有就是實體經濟發展恢復的情況相關。”李佐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