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
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艱難推進。
今年春節前,國務院接連下發兩份重量級文件,提出煤、鋼去產能指標,為行業供給側改革定調。如今小半年已過,煤炭行業已開始實行276個工作日限量生產的新規,鋼鐵企業也正經歷裁員、重組的陣痛。
煤炭:新政策力保去產能庫存產量雙降
今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從2016年開始,用3至5年的時間,退出煤炭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
在2016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又明確今年的煤炭去產能目標為2.8億噸,安置員工70萬人。
而根據此前全國多個省份報送的實施方案,計劃去掉煤炭產能則累計達到8億噸,遠超國務院設定的目標。
多位接受上證報采訪的煤炭行業人士認為,煤炭行業去掉所謂的目標產能可能并不難,但對于實際減產卻無太多信心。
令人意外的是,數月過后,煤炭產量出現了真正的下降,從年初起就偏低的庫存至今沒有回升。
對煤炭產量的實質性下降,業內人士歸結于政策的約束。
在國務院明確了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目標后,多個政府部門又陸續發布了八個專項配套文件。其中,國家發改委、人社部、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礦安監 局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和改善煤炭生產經營秩序的通知》,要求引導煤炭企業按照276個工作日減量生產。這一政策對煤炭市場的影響可謂舉足輕重。
今 年4月,山西省率先響應執行276個工作日限產政策,此后內蒙古、陜西等省份也緊跟著執行。山西、內蒙古的煤企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執法部門對于煤礦的生產 監管十分嚴格,通過安裝攝像頭、派員監督、嚴控票據等多種手段管理,煤炭生產企業基本不敢有違規生產的念頭。加上不少煤礦因為資金、成本原因主動停產,近 幾個月煤炭的產量較往年同期確實明顯減少。
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全國煤炭產量累計完成13.4億噸,同比減少1.2億噸,下降 8.4%。1至5月,全國煤炭銷量累計完成12.8億噸,同比減少1億噸,下降7.3%;同期鐵路發運煤炭7.65億噸,同比減少11.1%。我國內貿煤 炭市場呈現供需雙弱的態勢。
相比往年大量積壓,今年以來各環節煤炭庫存都處于較低水平。
記者從業內獲得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 5日秦皇島港煤炭庫存僅為340.7萬噸,同比降51%,錨地船只達到40艘,同比上升了81.8%。在環渤海港口中,地位日益提升的黃驊港當日庫存為 165萬噸,同比下降了21.4%,到船數則達到121艘,同比上升152.1%。安迅思煤炭行業分析師鄧舜告訴記者,目前港口庫存處于低位,說明主要產 地限產效果是有效的。
鋼鐵:去庫存見效產能仍處艱難博弈
相比于今年前5月煤炭產量8.4%的大比例降幅,鋼鐵去產能的成績單并沒有達到預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全國粗鋼產量為3.299億噸,同比僅下降1.4%。而肩負全國去產能重任的產鋼大省——河北、江蘇、山東的前5月產量不降反增,分別同比上升了0.3%、2.19%和5.47%。
國 務院要求,“十三五”期間粗鋼產能要壓減1至1.5億噸。河北省政府在6月份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壓減煉鐵產能4989萬噸、煉鋼4913萬噸,今年 就要實現煉鐵1726萬噸、煉鋼1422萬噸產能退出。山東省則提出“十三五”期間壓減產能生鐵970萬噸、粗鋼1500萬噸的目標。
產鋼大省爽快簽下去產能軍令狀,但卻抵擋不住鋼價回暖引發的增產誘惑。從去年7月份開始,鋼鐵行業出現大面積虧損,也加速了去產能進程。但是,今年3至5月的黑色暴漲行情又引發了一股復產潮,讓剛開始縮減的供給端又現產量抬頭。
“去年停產能力在1.1億噸左右,淘汰產能6000多萬噸,而停產這部分在今年集中復產的比例在51%左右。”分析師任竹倩說,不過從目前跟蹤的樣本鋼廠情況來看,目前仍未復工的產能繼續復產難度極大,預估今年4至5月份粗鋼產量即是今年的峰值。
復 產背后的關鍵因素是鋼價回暖帶來的企業利潤恢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至5月,我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行業利潤增長74.8%。國家統計局工業司 何平博士說,受前期產品價格回升、結構改善及同期基數偏低的影響,5月份,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同比增長1.6倍。
記者了解到,鋼鐵企業經營情況也明顯改善,4至5月份噸鋼利潤一度達到800至1000元。中鋼協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鋼協會員鋼企盈虧相抵實現利潤87.36億元,同比增長7.38倍,銷售利潤率為0.83%。
不過,上半年的鋼鐵去庫存卓有成效,鋼材庫存保持整體下降趨勢。
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市場庫存均值同比縮減24.2%。本周最新鋼材社會庫存為886萬噸,比上月下降超5%,較去年同期下降三成。
重點鋼企的去庫存力度也在加大。據中鋼協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大型鋼廠周平均庫存在1330.49萬噸,同比下跌16.36%。從鋼廠到貿易商環節的低庫存策略,意味著行業對價格風險控制和現金流管理的力度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