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廣東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 告,并向中外媒體開放,來自110家媒體的225名記者到場采訪。代表審議結束后,記者們舉手提問,省委書記胡春華,省長朱小丹,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黃龍 云,副省長、東莞市市長袁寶成等分別作了回答。
人民日報、人民網、人民日報客戶端記者: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的情況下,去年廣東的出口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實現了正增長。請問胡春華書記,您怎么看待當前的經濟形勢?廣東將如何應對?
胡春華:廣東經濟2015年基本上處于一個平穩發展的態勢,去年GDP增長8%,居民人均收入增長8.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8%,出口增長0.8%,算是持平,第三產業占比超過50%,總體的效益、質量和結構是向好的。
今年廣東的經濟形勢跟全國一樣,面臨很大的下行壓力。對于廣東來講,外貿進出口的形勢尤為重 要,國際經濟因素的影響會比其他地方更大。因為我們的進出口占全國的1/4,已經連續幾年超過1萬億美元。廣東今年的經濟能不能保持穩定增長,在很大程度 上取決于進出口貿易,尤其是出口的情況。根據這些情況,我們確定今年廣東的經濟增長目標在7%7.5%之間,低于去年的實際經濟增長數。當然在工作過程 中,我們力求能夠運行得更好一些,達到的效果更好一些。
實際上,廣東最重要和最根本問題是結構性的問題。在低端市場上,隨著勞動力成本、 土地成本的上升,跟周邊的國家和地區比,我們已經不具有競爭優勢。由于我們產品自主技術不足,在高端市場上又沒有辦法跟歐美等發達國家競爭。廣東現在的結 構處于一個非常典型的“雙重擠壓”的狀態,所以結構性調整是廣東“十三五”經濟發展的一條主線。面臨“雙重擠壓”的情況,廣東只能夠向上突圍。我們的想法 和我們的思路以及現在正在做的,就是以創新驅動發展作為引領和總抓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依托新技術發展新的企業、新的產業,通過對現有的企業進行技術改 造,來推動企業掌握自主核心技術,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同時制定更加嚴格的環保、質量、技術標準,通過市場來淘汰一批落后產能。我們的目標是希望能夠經過若 干年的努力,真正做到動力切換,在全國率先建成創新型經濟。
新華社記者:中央已經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廣東省也出臺推進供給側改革的方案與五個行動計劃,新的一年廣東在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有什么謀劃和推進措施?
朱小丹:習近平總書記反復指出:“結構性改革是繞不過去的歷史關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可以 形象地說是一次結構“闖關”。廣東改革開放初期,有過一次著名的“闖關”,叫價格“闖關”。那次是突破計劃經濟和統購統銷,放開農副產品的產銷價格。這次 結構闖關,同樣需要當年的改革勇氣。廣東長期高速增長積累下來的深層次結構矛盾要比別的地方暴露得更早、更充分一些。結構性改革這一關闖過去了,轉型升級 才會有希望、有前途;闖不過去就會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過程中增加失足的危險。
中央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作為今年經濟工作重心。我們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已經制定出臺總體方案和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個行動計劃。
具體來說,在去產能方面,我們將牽住處置“僵尸企業”這個“牛鼻子”,用一年左右時間完成 2333戶已關停國有企業的處置和出清;用兩年左右時間,通過兼并重組盤活一批、資本運營做實一批、創新發展提升一批、關閉破產退出一批的方法,多措并 舉,一廠一策,完成1052戶國有特困企業解困工作。同時,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在去庫存方面,用三年左右時間,減少商品房庫存2000 萬平方米,同時加快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在去杠桿方面,確保金融機構杠桿率符合相關監管指標體系要求,直接融資占 比超過35%。在降成本方面,通過落實企業稅收減免政策,全部免除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實現“零收費”。同時,精簡歸并五險一金,降低企業物流、用 工、財務成本等,確保到今年底,為全省企業減負約4000億元,使企業綜合成本比2014年下降約58個百分點。在補短板方面,三年投入資金11500多 億元,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交通、信息、環保、城市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污染防治和人才供給等方面短板。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我們將處理好供給和需求兩 側的關系,堅持重點論和兩點論相統一,同時優化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促進形成更高水平的供給與需求平衡;處理好調結構與穩增長的關系,把調整存量、引導增 量、主動減量結合起來,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更好發揮廣東對國家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雙支撐”作用;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堅持企業主體、政府推 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更多地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來打贏結構性改革攻堅戰。
中央電視臺、央視網、央視平臺客戶端記者:我的問題是關于扶貧的,廣東已經連續27年位居全國 經濟總量第一,都認為廣東是最富的地方。但我們長期觀察發現,粵東西北地區人均GDP并不高,全省還有190多萬貧困人口,在全面推行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戰 略過程當中,怎么樣把振興和扶貧相結合,完成中央脫貧硬任務?
胡春華:確實像你所說,廣東改革開放這么些年,經濟總量已經連續27年全國第一。廣東有很富的 地方,同時確實也有很窮的地方,按人均GDP算,我們最高的市跟最低的市差了6倍多。我估計在全國的省里,差距這么大的,可能不多。中央確定今后五年大力 實行扶貧攻堅,我們對全省的貧困人口情況進行了進一步摸查。按照國家標準,廣東還有30多萬貧困人口,按照廣東自己確定的4000元的標準,廣東還有 190多萬貧困人口。我們計劃用3年時間,到2018年在全國率先完成扶貧攻堅任務。“兩會”結束之后,我們就召開全省扶貧攻堅會議部署這項工作。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網記者:東莞曾有“世界工廠”之稱,近年來東莞屢屢遭到企業倒閉潮、用工荒等質疑,但是2015年東莞市交出了比較靚麗的經濟成績單,經濟總量已經邁入千億美元俱樂部行列,這是否意味著東莞經濟轉型發展已經取得了關鍵性甚至是決定性的成果?
袁寶成: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首先非常感謝你把東莞選擇成為一個提問的對象。你剛才講的東莞經濟發展的情況,基本數字已經有了:GDP增長8%;財政增長10.2%;稅收增長14.2%;出口增長7.8%,是全國外貿總額前五名城市。從數字看,我們與全省持平,與其他優秀城市相比我們不算靚麗,但是跟自己的過去相比,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來比較,我覺得目前為止這個成績單還過得去,算是及格的。
這幾年有沒有到決定性的階段,我認為沒有。一個城市的發展和轉型升級永遠在路上,今年可能轉過 去了,如果明年經濟不好我們照樣可能垮下來。如果不轉型升級、不科技引領、不自主創新的話,隨時有可能垮下來。我經常舉美國底特律的例子,由于產業結構單 一,它最先在美國垮下來了。
以后要做的事:一是存量調整。把原來傳統的、落后的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存量進行調整,通過“互聯 網+”、個性化定制、研發機構建設等發展新型經濟。二是增量擴張。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大量招商引資、招商選資。東莞有一個好處,隔壁有深圳老大哥 在,深圳是個大水庫,水溢出來給東莞一點,我們就可以“漲”不少。當然,還有央企的支持。去年,全市利用外資達到53.2億美元。近五年,招商引資的重大 項目有171個,投資額約3760億元,目前投產的項目已經約2900億元。三是科技創新。東莞主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從2012年提出打造創新型經濟強 市的口號。經過5年的發展,在以前的基礎上,我們有一點感覺了。所以,我說“東莞初具高科技城市的雛形”。目前,東莞有986家創新型企業,創新研發機構 28家,創新孵化器30多家,已經初嘗創新發展的甜頭。
廣東廣播電視臺記者:去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新的《立法法》,全國各省市都已經在推進設區的市的立法工作。請問黃龍云主任,廣東省設區的市的立法工作如何推進?
黃龍云: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是中央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一個重大決策,是地方立法發展進程中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項。廣東有17個市新獲得立法權,在省委的領導下分三批推進立法工作,開始制訂地方性法規,其中佛山市和中山市的首個法規已分別經過備案審查。
我個人感覺,這項工作還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挑戰,主要是準備工作不充分,其中的關鍵是立法質量。設區市有了立法權之后,對推進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具有重大作用,廣東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第一,解決人員配備、機構設置問題,讓各市擁有更多專業的立法工作人員。第二,對設區市立法的 一些重點、立足點進行梳理,從過去比較注重立權向立權立責轉變,從過去比較注重處罰向處罰和維護轉變,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第三,要建立科學立法和民主 立法的一系列制度,通過開門立法把科學立法和民主立法落到實處。在對各設區的市出臺的第一個法規進行審查的時候,我們都會召集高校的立法專家進行點評,通 過點評交流情況、指出問題、發揚成績。法規實施一年后,我們還會回過頭來組織立法后評估。
胡春華書記一再強調,立法質量是地方立法的生命。為了更好地加強人才培養,省人大常委會正在和 立法高校基地以及17市的立法機構進行研究,準備組建一個集職業化、專業化、社會化于一體的廣東省立法研究所,并希望這個立法研究所能夠成為法律專業博士 后的工作站,為推動實現立法為民、不斷提升社會治理能力作出積極貢獻。
香港大公報、大公網記者:廣東省提出,新一年將高標準建設廣東自貿試驗區,深化粵港澳合作,建設港澳優勢產業集聚區和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請問具體有哪些新舉措,會在哪些領域擴大對港開放?在香港青年北上創業方面,會有哪些扶持措施?
朱小丹:粵港澳合作是廣東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最大優勢之一。我省在2014年底已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在自貿試驗區對港澳投資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到去年底,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已經入駐港澳資企業3785家。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創新粵港澳合作模式,通過形成面向港澳投資者的更短的負面清單,先行先試 推進粵港澳服務行業管理標準、規則銜接以及從業人員資質互認,加快南沙片區粵港深度合作區、前海蛇口片區香港優勢特色產業基地、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和澳門 新街坊項目的規劃建設,深化粵港澳金融合作,創新粵港澳口岸通關模式,依托自貿試驗區來加快港澳優勢產業集聚區的建設。
為了更好地支持香港青年入粵創業創新,我們已經在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分別建立了“粵港澳(國 際)青年創新工場”、“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等三個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同時,粵港兩地政府專門把加強粵港青少年交流和創 業合作的內容納入實施粵港合作框架協議2016年重點工作。下來,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支持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省青年聯合會等青年團體與香港青 年社團建立對口聯系,推薦香港優秀青年代表參與廣東自貿試驗區專業咨詢委員會等機構。二是繼續圍繞自貿試驗區粵港澳青年創業創新平臺建設,落實資金引導、 租金減免等優惠政策,為香港青年創業創新團隊和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三是加快制定出臺《關于促進廣東自貿試驗區人才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完善高層次 創新人才個人所得稅補貼、便利簽證等系列政策,吸引更多的香港青年人才到廣東自貿試驗區創業創新。四是依托分布在珠三角的13個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省級 示范基地,加強面向港澳青年宣傳推介,為港澳青年創業發展提供服務平臺。五是加強粵港青少年交流合作,繼續實施粵港暑期實習計劃,組織香港青年到廣州、深 圳、中山等珠三角城市進行實習交流,為香港青年提供直接體驗和深入了解內地創業環境的機會。
總之,我們將根據香港青年在粵創業的實際需要,不斷優化相關服務,創造良好環境,努力使廣東成為香港青年北上創業的首選地。
現場有香港記者就粵港合作向代表團提問。
胡春華:廣東高度重視粵港合作。我們一直講,廣東最大的優勢就是毗鄰港澳。我剛才講到的對外貿 易,去年廣東與香港的貿易占到我們整個對外貿易的20%。廣東最大的境外投資來源地依然是香港,去年香港在廣東的投資增長約20%。所以,廣東一定會繼續 加強跟香港、澳門的合作。就在昨天下午,我跟梁振英行政長官就下一步粵港合作進行了深入交談,確定了繼續要做的事。廣東會一如既往地加強跟香港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