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去產能已經歷經數年卻未減反增,這個未破的難題又一次被帶到了2016年兩會上。
近日,最新消息稱,當前工信部等有關部門正在就淘汰上述行業落后產能制定相關意見,讓所有落后產能淘汰依據法律來進行,設置了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等紅線,凡是有一項不達標的相關產能必須退出。反之,在范圍內的就不能強行淘汰。
而去產能政策愈加嚴厲的背后,則是整個鋼鐵企業虧損額的進一步加大。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 計,1月份99家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964.57億元,同比下降22.88%;實現利潤總額為虧損67.19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2.93億 元;虧損企業47家,虧損面達47.5%,虧損企業虧損額為77.82億元。
“鋼鐵行業去產能,慢不得,等不得!”全國人大代表、本鋼集團董事長張曉芳指出。
連去十年仍過剩
鋼鐵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已經連續做了十年左右,但現實卻是,鋼鐵行業的過剩產能越來越龐大。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顯示,當前鋼鐵行業困境依舊由產能過剩引起。數據顯示,2015年的我國鋼鐵產能近12億,而同年國內鋼材市場需求量僅為7億噸,產能利用率不足67%,預計2016年國內鋼材消費量將進一步下跌至6.48億噸,產能利用率也將進一步下滑。
嚴重的產能過剩直接將整個鋼鐵行業推進了虧損的深淵。
2015年是鋼鐵行業深處寒冬的一年,這一年鋼鐵行業全面虧損。據中鋼協 的報告顯示,2015年前11個月,重點鋼企虧損531.32億元。而前三季度重點統計鋼企的虧損總額為281.22億元,僅兩個月的時間,在中鋼協統計 范圍內的重點鋼企,虧損額便翻了一番。同時,鋼企虧損面在不斷擴大。2015年前10個月共有51家企業虧損,同比新增27家,而11月虧損鋼企猛增至 62家。僅鋼鐵重鎮河北唐山地區已有多家鋼企停產。
進入2016年后,鋼鐵行業虧損額仍在加大。
事實上,因為近兩年鋼鐵產業已經出現嚴重的供大于求,中央也在加大去產能的力度,2015年鋼鐵產能已經有所壓縮,但因為消費的下降,去產能在2016年度壓力仍然巨大。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粗鋼累計產量80383萬噸,同比下降2.3%;生鐵累計產量69141萬噸,同比下降3.5%;鋼材累計產量112350萬噸,同比增長0.6%。我國粗鋼累計產量自1981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粗鋼表觀消費量下降5.1%,為連續兩年下降。產量、需求雙雙下降,正式宣告中國鋼鐵消費進入峰值弧頂區。
同時,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指出,我國鋼材實際消費6.64億噸,同比下降5.4%,為1996年來首次下降;鋼材出口1.12 億噸,同比增長19.9%。2006年以來,我國粗鋼產能利用率呈明顯下降趨勢,尤其是從2012年開始,粗鋼產能利用率持續在合理水平線以下,2015 年粗鋼產能利用率不足67%。同時,鋼鐵行業虧損嚴重,2015年鋼鐵協會會員企業虧損645億元,虧損面為50.5%,企業經營十分困難。
曾經的鋼鐵盛宴開始落幕,留下嚴重過剩的產能卻很難消化。
由于產能嚴重過剩,部分生存困難的鋼企已產生強烈的退出愿望,但都在等待著政府能夠出臺更有利的退出方案。
“我們到五個地區調研鋼鐵產能過剩問題,走訪的110多家企業普遍希望國家層面拿出相應的辦法,目前企業都不愿意看到‘我減產你不減產,我壓縮你不壓縮’的現象出現,所以觀望情緒很重。”全國工商聯冶金企業商會原名譽會長趙喜子表示。
“現在企業都怕徹底關停,因為一旦關停,銀行來要債,會把所有貸款抽走,企業徹底完蛋,所以寧可虧損,越虧越生產,越生產越虧。我們調研的這110個企業,一半現金流都是負數,資產質量出現嚴重問題。”趙喜子稱。
去產能任務書
2016年伊始,政府就公布了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化解過剩 鋼鐵產能的目標任務: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行業兼并重組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要推動鋼鐵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組成 聯盟,促進整個產業鏈的優化調整,進而實現對產能過剩的有效化解。與此同時,還要利用各種國際合作平臺和渠道,加快國際產能合作,加速優質產能走出去。
對于僵尸企業寧愿等待也不愿意減產、停產現象,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認為,利益糾葛是重要因素,其中就涉及到關停企業會導致提供貸款的銀行產生壞賬。
“有些壞賬不應該藏著掖著,總要解決的。只有讓涉及的銀行正視不良資產,該核銷核銷,該解決解決,讓這些‘僵尸企業’通過資產重組方法引進優質企業,才能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劉世錦認為。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經信委主任牛弩韜則提出,去產能最終要實現企業高效益、有活力,工業領域要去產能、補短板兩手抓。鋼鐵行業去產能的關鍵是要讓企業扭虧脫困。
牛弩韜說,壓縮產能是要改變供需比例,讓鋼材價格恢復到合理水平;通過債轉股、破產、核銷呆壞賬等方式,降低企業財務費用,以期實現企業扭虧脫困。
全國政協委員、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原總裁梅興保也表示,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五大任務中,去產能既是難點也是重點,要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作用來去產能,加強不良資產的處置核銷,吸取過去十多年國企改革、國有銀行改革的經驗,使出債轉股、核銷呆壞賬、主副分離三把“撒手锏”。其中,債轉股是逆周期調節的最好措施。
趙喜子則建議,要讓產能過剩的“僵尸企業”、扭虧無望的劣勢企業愿意退出市場,建立產能出清企業退出通道,改破壞性退出為有序退出。而讓僵尸企業愿意退出,關鍵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讓員工能夠得到穩定的去向,二是對于企業的銀行債務和非銀行債務要有有效處置辦法。
互聯網+時代的優勝劣汰
牛弩韜同時指出,去產能要淘汰落后產能,更要優化行業產品結構。在安徽,鋼鐵行業產品中,鋼坯、螺紋鋼等初級產品約占60%的總產能,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雖然馬鋼集團生產的汽車板材產品產銷量增長明顯,但基數不大,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
“簡單地下任務很難達到效果,要提高產品質量、環保等標準,利用技術、法律等綜合手段淘汰落后產能;同時還要調整產品結構,增加高附加值產品在鋼鐵行業的比重。”牛弩韜說。
張曉芳也認為,鋼鐵去產能是一個長期的結構調整、流程優化、優勝劣汰的過程。“今年,本鋼集團將加大個性化、定制化、精品化產品供給,實現由鋼鐵制造商向材料服務商轉變,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綠色、智能鋼企,向世界優秀企業邁進。”張曉芳稱。
實現優勝劣汰已成為2016年鋼鐵行業的新共識。鋼鐵重鎮河北省在“十二五”期間,累計壓減煉鐵產能3391萬噸、煉鋼4106萬噸。該省提出到“十三五”末,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產能分別控制在2億噸、2億噸、2億重量箱左右。
然而,盡管停產鋼廠不斷增多,部分產能退出市場,但對正處于江河日下的鋼鐵行業來說,猶如杯水車薪。以唐山地區為例,截至2014年年底,該地區鋼鐵產能1.3億噸,目前全區約1497萬噸產能退出市場,僅為2014年產能的十分之一。
此外,還有超出預期的新增產能,其中,有寶鋼湛江1000萬噸和武鋼防城港920萬噸等項目,未來兩年預計新增7827萬噸產能。當然,這其中包含部分淘汰落后的產能置換,但仍可窺見去產能之路任重道遠。
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武鋼集團科技創新部副部長袁偉霞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指出,中國經濟轉型 的“陣痛”,在鋼鐵行業表現得尤為明顯。鋼鐵產能過剩是鋼鐵行業繞不過去的話題。現今的鋼鐵產業不能只滿足于“材料供應商”,還需要通過技術標準的提升來 促進產業結構的提升和企業的發展。
有業內資深人士則向記者表示,對于傳統生產制造行業來說,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環境下一方面要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產能過剩問題,另一方面則是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在轉型升級的基礎上逐步培育新興產業繼而帶來新的質量更高的經濟增長點。
“產業互聯網的崛起是我國當今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一個亮點和新的驅動力,圍繞具體某個產業的互聯網能夠更專注和專業地將一個產業鏈的所有關聯方進行有效的互聯,在逐步形成行業大數據的過程中安全穩定地推動供給側改革在行業中落地實施。”該人士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