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鋼鐵企業的全國政協委員、武鋼科技創新部副部長袁偉霞對“去產能”一詞深有感觸。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她感慨道:“去產能”對行業來說非常痛苦,但這又是產業健康發展的必然,只有去產能,才能讓鋼鐵企業走出困境。
袁偉霞所在的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年產能從最高峰的1800萬噸減到了1500萬噸,關閉了數條生產線。在一邊做“減法”的同時,一邊也要做“加法”。這里的“加”,就是“加”上科技含量:開發高、精、尖產品,優化產品各項性能指標;也開發更高效的節能環保技術,以更低的成本達到更高的環保標準。
不過,致力于創新的企業有時也會遇到煩惱——提升了自己的產品質量,但行業相關標準依然偏低。質量下了功夫,產品價格往往也更高。這樣一來,在都能滿足行業規范的情況下,有時科技含量高的鋼材反而不受市場歡迎。
“轉型升級,其實需要社會協同。用戶得愿意接受質量高的產品,一流的東西要有人用;同時,既然鋼企都在升級,行業的相關標準是否能制定得更嚴格,讓大家有動力去創新,也防止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在鋼鐵企業面臨困境的今天,袁偉霞還是期待著,這個產業能在陣痛之后,變得更綠色、更科技、更能滿足用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