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產業當前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仍然是供給能力遠大于需求,協會正在抓緊研究建立產能退出機制,為煤炭產業進一步推動結構轉型提供保障]
雖然神華、中煤、兗煤等少數行業龍頭主動帶頭減產,并試圖讓煤價趨穩,但獨木難成林,部分地區產量仍在擴張,目前煤價下跌仍看不到止步勢頭。
神華銷售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崔鳳海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煤炭價格快速下滑主要還是產需發生了明顯的不協調,國內煤炭產能太大了,加上在建項目,一年產能在50多億噸。“神華集團一直試圖穩定煤價,甚至主動上漲煤價,但神華集團一年的產能僅僅4個億,怎么能決定產能達50多億噸的市場呢?”
對于行業目前的情況,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近期表示,煤炭產業當前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仍然是供給能力遠大于需求,協會正在抓緊研究建立產能退出機制,為煤炭產業進一步推動結構轉型提供保障。
挺價失敗,煤價繼續降
作為煤炭行業的龍頭企業,面對2015年煤炭市場持續低迷、自身運營形勢嚴峻的內外雙重困境,挺價和減產是今年神華、中煤等煤炭企業做出的主動應對舉措。
今年5月底,神華集團率先發布了6月份漲價政策(上調5元/噸),并呼吁同行利用當期稍有好轉的市場需求情況適時、適度上漲煤價。
步入10月、11月,綜合考慮到煤企全年經營任務的完成,以及2016年煤炭訂貨工作的開展,神華集團又采用穩定的銷售政策,杜絕價格戰。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以來,神華集團的煤炭價格政策一共調整11次,其中3次主動維穩(7月、10月和11月),6次被迫跟進降價,2次上漲(6月和9月)。只可惜孤軍奮戰,難以突出重圍。
煤炭行業分析師林曉桃表示,在買方主導的市場下,力挺了一段時間的煤價后,國內大礦迫于銷售壓力不得不作出銷售策略的調整。而在其他煤企相繼下調煤價,并已成為大勢所趨之時,神華等大型煤炭企業的挺價努力也宣告失敗。
“我們感覺到這個(煤炭)價格是市場決定的,不存在神華集團帶頭不帶頭的問題,供需關系是目前對價格影響最大的因素。”崔鳳海表示,“神華集團一年煤炭產能是4億噸,我們自己的電廠消化掉2億噸,實際上只有2億噸對外銷售。”
實際上,今年以來,神華集團的降價政策均落后于市場變化,且降幅也小于市場跌幅,同期銷售價格仍高出市場價。
2015年1~11月,以5500大卡煤炭為例,神華集團煤炭銷售價格從520元/噸降至390元/噸(已扣除量大優惠等政策)。然截至11月25日,環渤海指數從525元/噸降至373元/噸,市場價格(以中國煤炭資源網秦皇島港成交價為例)從515元/噸降至354元/噸,均超出神華煤價降幅,同期價格均低于神華煤價。
煤炭行業早已經從“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即使低價,煤企尚要四處尋覓客戶,高價則意味將來之不易的市場份額拱手讓人?由于神華煤炭在行業內有標桿價的意義,有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很多煤企等同行每月緊盯神華定價,每月均比神華略低價格出貨,搶占市場。
廈門大學能源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柏強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神華集團不降價,煤價還會不會降?答案是肯定會下降,因為整體市場供嚴重大于需。”
“神華集團是行業龍頭,對行業是有影響的,大家也都關注,但還沒辦法左右國內煤炭市場價格。”林伯強對記者表示。
市場供需說了算
除了挺價,煤炭巨頭也在帶頭減產。
2015年1~10月,中煤能源和兗州煤業的商品煤產量也分別同比下滑18.6%和6.1%。同期,作為神華集團的核心上市公司,中國神華的商品煤產量也同比下滑9.2%,煤炭銷售量同比跌幅則高達18.8%。
然而,并不是所有煤企都在減產。有數據顯示,部分煤企集中的省份煤炭產量盡管同比增幅有所放緩,但同比產量仍在繼續攀升。前述行業人士說,因為所有的企業都有富裕的產能,前期的投入都擺在那里,只要能銷售,多產多賣一點就能補一點生產損失,大家都在考慮各自的利益,結果產量往往是越減越多,價格戰往往越打越烈。
崔鳳海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舉例稱,1~10月,北方港口下水煤出港量同比下降11.5%,其中神華占66%,神華1~10月北方港出港量降幅同比達18.1%,遠遠高于北方港同期平均降幅。因為神華集團的價格一直略高于行業水平,現在一些傳統市場的大客戶對神華的煤炭采購量減少了30%~40%。
“主要原因就是神華煤價格高于其他供應商的價格,這些用煤客戶彼此之間都搞對標,自家的采購價格高于別家,那采購人員怎么向上級交代。”崔鳳海說。
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所召開的煤炭行業脫困聯席會議已經召開了43次,全行業脫困的努力仍在繼續。
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李仰哲在最近一次會議上強調,煤炭行業脫困的關鍵在于化解產能過剩,調整供求關系,促進供需平衡,為經濟政策發揮應有作用創造條件。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11月份在出席論壇上就提到,有些產業的產能已經達到了物理性的峰值。也就是說,價格再怎么降,產品也很難賣得出去;再怎么擴大投資,需求也很難消化現有的產能。同時有些產業,達到了資源環境約束的承載能力峰值。楊偉民在談到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時提出,經濟結構性改革是一項長期性的任務,既要在工作方針上、在戰略上堅持“持久戰”,又要在戰術上打好“殲滅戰”,其中四大“殲滅戰”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化解過剩產能。
對于煤炭行業來說,未來化解產能可能仍需調動國內國際兩大需求、動用行業內外兩種資源。從當前煤炭企業的經營情況來看,在產業鏈橫向或縱向調整較好的企業往往能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
林伯強指出,作為第一大煤炭企業的神華集團之所以還能夠盈利,主要是因為電力這個板塊貢獻很大,就是煤電一體化,用自己的煤發電,煤價低,電廠自然盈利比較好。
雖然無法得知神華集團的業績情況,但作為其核心上市公司的中國神華,2015年上半年,按照企業會計準則下的合并抵消前各業務板塊經營收益計算,中國神華的發電板塊占到44%,超過了煤炭板塊,而2014年上半年這一比例僅為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