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作為全國首批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堅持問題導向和戰略導向,圍繞“打破壟斷,引入競爭”主線,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框架,探索試驗,破題突圍,試點工作進展順利,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先行先試,克難攻堅,貴州電改“破冰”探索
改革進入“深水期”,電改是難啃的“硬骨頭”。我們始終堅持改革方向不動搖,克服各種困難和阻力,大膽探索,先行先試,走一條既不同于以往又有別于其他省區的電改之路。
一是大力推進輸配電價改革。按照“準許收入+合理成本”的原則,單獨核定貴州電網2016―2018年輸配電價,從去年3月15日起,全省輸配電價平均每千瓦時降低1.66分,其中大工業下降3.06分。
二是扎實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按照“政府主導,共同組建,穩妥推進”原則,組建多方參股的貴州電力交易中心,實現交易機構相對獨立運行。依托互聯網、運用大數據,建設電力市場交易平臺。有序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劃,允許報裝容量1000千伏安以上的非公益類工業用戶進入市場交易,已注冊市場主體1229家。
三是創新開展售電側改革。將貴安新區直管區470平方公里范圍內配電業務劃定為增量,由貴州電網公司、貴安新區開投公司、社會資本按4:3:3股比組建貴安配售電公司。解除貴州電網公司對興義市地方電力公司的代管,完善興義市地方電網范圍內發、輸、配、售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引進第三方征信機構對售電公司進行備案管理,推進售電公司開展售電業務。
四是探索建立跨省區交易機制。將我省“西電東送”電量分為計劃電量和市場電量,與廣東省、南方電網公司協商建立黔電送粵新機制,三方共同簽訂了“十三五”送電協議。以“黔電送深”為基礎開展跨區域直接交易試點,將織金電廠作為產業合作的重大項目,所發電量送深圳消納,并納入“西電東送”計劃,拉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實現電力扶貧。
創新機制,協同推進,貴州電改突破“藩籬”
貴州省電改注重統籌協調,強化精準調度,通過建立“四大倒逼機制”,創新推進試點工作。
一是堅持任務倒逼,建立清單管理機制。認真梳理階段性改革任務,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實行清單管理。第一階段梳理了29項改革事項,目前已完成26項。第二階段已經梳理16項改革任務,正在逐項推進。
二是堅持時間倒逼,建立調度督查機制。對每一項改革任務都制定時間表,明確完成期限,進行每周一調度,對不能按期完成的需說明原因,重點跟蹤督查,及時上報省領導,通過領導批示進行督辦,經督查督辦仍沒有實質性進展的采取約談等措施督促落實。全年上報周調度表46期,發出督辦通知2次,進行現場督查5次。
三是堅持程序倒逼,建立協同聯動機制。制定聯席會議制度,凡改革中的重大問題都通過聯席會議集體審定,統籌解決;凡上報聯席會議審議的事項都要經過聯席會辦公室事前溝通,形成共識;凡出臺的政策措施都反復征求各方意見,兼顧各方利益訴求,形成部門緊密協作、企業“抱團取暖”、各方協同聯動的新格局。
四是堅持輿論倒逼,建立媒體溝通機制。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媒體通氣會等形式,協調省內外主流媒體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宣傳報道;建立貴州電改宣傳群,邀請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有關領導和主流媒體加入群中,增強宣傳權威性,調動各方參與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破題突圍,釋放“紅利”,貴州電改初見成效
貴州電改紅利疊加釋放,取得了“六大成效”。一是破壟斷;二是建機制;三是穩增長;四是調結構;五是促轉型,支持大工業用電成本每千瓦時平均下降0.1412元,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同時倒逼電力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增強市場競爭力;六是惠民生,通過完善居民階梯電價政策,將貴州居民階梯電價年度電量分檔標準調整為第一檔電量從原來的2200(含)度以內提高到3000(含)度以內,第二檔電量從原來的2200―4000(含)度提高到3000―4700(含)度,超過4700度以上的用電量為第三檔電量,預計年減少居民電費支出2.2億元。
“破題突圍 貴州電改釋放“紅利”初見成效”由機電設備網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更多行業資訊,請點擊關注:機電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