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讓純電動汽車成為汽車主流路線的說法越來越多地被提及之時,對電動汽車性能有決定性作用的鋰電池材料該用哪種,成為近期市場熱議的焦點。
近日,工信部表示將開展對三元鋰電池的風險評估,在評估完成前,暫停三元鋰電池客車列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雖然評估還未出結果,該事件卻引發了國內對動力鋰電池路線之爭的討論。
盡管三元鋰電池在國內起步較晚,但近年來三元材料強勢崛起,讓磷酸鐵鋰電池漸被冷落。數據顯示,僅在百家涉及鋰電池概念的上市公司中,涉足三元材料的就達幾十家。在電池材料路線之爭上,目前國內車企多采取二者兼修的策略,但國外車企似乎都倒向了三元鋰電池一側。
三元鋰電池迎高速發展年
為何被叫停?
在純電動汽車市場當中,從最早的特斯拉等國外少數車企使用三元鋰電池,到如今包括吉利、北汽等大部分國內自主品牌都已經推出采用三元鋰電池的新能源車型,僅經歷短短兩年時間。有行業研究機構預測,一年后,三元鋰電池市場占比將達50%。這么看,2016年就將成為三元鋰電池高速發展的重要一年。
然而在這至關重要的一年,三元鋰電池上商用車目錄、補貼為何突然被叫停?
三元鋰電池全名為三元聚合物鋰電池,是指正極材料使用鎳鈷錳酸鋰(Li(NiCoMn)O2)三元正極材料的鋰電池。其被業內視為是目前國內純電動汽車的電池技術路線中正在快速發展的一種,另外一種是磷酸鐵鋰電池(LFP)。
由于磷酸鐵鋰電池在中國發展時間較長,國內企業現在普遍選擇磷酸鐵鋰作為動力型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但其卻有著容易引起微短路、能量密度較低、材料的制備成本與電池的制造成本較高等缺陷,并不被國外企業所推崇。
三元鋰電池則因比磷酸鐵鋰電池的動力電池體積小、能量密度大、成本相對低,正在越來越多地成為國內外廠商布局的新領域,甚至被部分業內人士視為是未來新能源車電池正極最佳材料。有國外機構統計,相較于其他材料,三元材料市場份額正在呈現快速上升態勢。更有業內人士預計,在未來的3年到5年,高端三元材料動力電池將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表示,目前我國鋰電池所需的高端材料供給尚不足,企業創新能力不強,三元鋰電池有其重要性。好的正極材料應兼顧良好的安全性、動力性和持久性,但磷酸鐵鋰在動力性上略顯不足。
據有關媒體報道稱,此次三元系被暫停的理由是三元鋰電池材料的能量密度大,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不適用于客車行業。
“三元鋰電池能量高,是未來鋰電池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但其安全性一直被業內所爭議,還需進一步測試。”一位電池領域專業分析人士說。不過他認為,僅將材料作為判斷三元鋰電池安全性的標準是片面的。“傳統電池也經常發生爆炸的情況,以材料作為唯一判斷的標準是不對的。”
據業內人士介紹,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是不能以單一材料來判斷的,安全性還與電芯、模組、電池包、整車設計及控制系統等綜合因素相關,特別是受電池生產工藝水平及品質管理水平的影響非常大。
根據媒體公開的報道,從2011年到現在,在中國境內發生的22起新能源車火災事故中,由磷酸鐵鋰電池引發的火災共20起,由三元電池引發的共2起。
占據全球市場八成份額
真的不安全?
據悉,三元鋰電池技術占全球性鋰離子電池市場的八成份額,但業內對于其安全性是否構成威脅眾說紛紜。
中國電池網創始人、鋰電“達沃斯”組委會秘書長于清教表示:“目前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各有利弊,最終哪種更有優勢,取決于市場。包括堿性電池、紐扣電池,電池的品質、使用環境、管理系統都決定電池的安全性。”
同時,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雖然在近幾年的政府規劃中被提上日程,但除電池外,其產業鏈中其他隱患均可能導致不安全。
于清教告訴記者:“國內商用電動車發生的事故,真正由于電池本身發生問題的機率特別小,充電樁質量問題、車之間的碰撞、地震等都容易導致其爆炸。所以,要真正保證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需確保電池材料、整車、充電樁等整條產業鏈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發生問題,各企業需緊密聯合。”
“電動車著火甚至爆炸,不在于其使用了哪種電池,而是電動車制造環節中出現偽劣產品,或部分駕駛員在行駛電動車過程中操作不當、增速太快,這些才是真正的安全隱患。”一個汽車工程師如是說。
一位在特斯拉工廠考察過的分析人士認為,提高新能源電動車的安全性,還需從生產線著手,中國車企應改變生產思路。“目前國內大多車企生產新能源電動車仍是傳統燃油車以發動機和油箱為導向的生產。而特斯拉則是完全以能源為導向的生產線,更穩定、更安全。中國車企應該改變思路,更新設計系統。”
動力鋰電池路線之爭
市場說了算
歐陽明高表示:“我們新能源汽車市場現在是世界第一,而中國也擠進了全世界電池的第一方陣之中,與日韓同臺競技。未來中國廠商與外資合作的機會將越來越多,政府要在標準上起到引導作用,適當放開。”
目前,三元鋰電池的暫停也對外企在中國的投資產生影響。有外媒報道稱,三星SDI和LG化學去年分別在西安、南京建廠,現在卻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研究人士認為,究竟是哪種動力鋰電池的技術路線更成功,還需市場說了算,禁止性政策只是暫時的,但終究要放開,一切還有待于評估認證和標準的制定。
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動力鋰電池多種路線之爭的背后,不僅是新技術路線對原有技術路線沖擊,也折射出國內動力汽車廠商及動力鋰電配套企業對新能源汽車細分市場需求的不清晰,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定位也較為混亂,而這些都是未來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