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穩定外貿增長,努力實現優進優出。”12月28日商務部長高虎城在當天閉幕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對2016年的期許。然而外界關注的外貿增長目標卻“空缺”。“商務部對于2016年的外貿期望還是比較保守的,以‘穩’為主。”一位全國商務工作會議與會人士透露,從會上傳遞出來的信息來看,2016年外貿方面還會繼續出臺一些措施,來保證外貿健康發展。“在全球貿易低迷的背景下,再要求增速是很難的。”
2015年全年,外貿的數據一直低迷。海關統計顯示,去年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下降8.5%,出口下降3.0%,進口15.1%。但是,即使在數據下滑的情況下,中國出口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卻還是上升了,已由2014年年底的12.4%提升到目前的大約13%左右。作為全球第一出口大國和第一貿易大國,“求穩”或許已是最高的目標。
出實招、動真格
“最快的春節前就有可能會出臺。”上述與會人士透露,各地商務部門也一直在就外貿問題做調研,對于企業遇到的困難都有一定的了解,去年外貿形勢困難主要是受全球經濟持續不振、國際市場需求嚴重低迷的影響。對于外貿企業來說,外需不足是影響最大的,但這方面政策空間十分有限。但是,除了外需之外,企業綜合成本居高不下等負擔也讓外貿企業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企業的反映是去年外貿極其困難,困難到喘不過氣來的程度。”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今年外貿的困難不僅僅是外需的困難,而且和國內投資放緩、要素成本還在上升、人民幣升值等多種因素交織疊加在一起。數據顯示,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出口都在下滑。據WTO統計,1-10月份我國出口同比降幅是0.3%,同期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印度、巴西、南非的降幅分別為6.5%、11.6%、9.5%、7.6%、16.7%、16.4%和9.2%。
據透露,今年的政策將集中在鼓勵中西部承接東部地區加工貿易產業轉移,以融資、保險新政支持大型成套設備出口,繼續加大清理進出口環節的收費,重點支持B2B和建立海外倉,高端技術進口免稅進一步擴大以及對此進一步的財政補貼等方面。
此外,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支陸遜也表示,今年的第一件大事是抓已出臺政策的落實工作。他表示,去年以來,國務院共出臺7個支持外貿專題的政策文件,涉及穩增長、調結構,跨境電商,進出口收費,貿易便利化,加工貿易等多方面。政策效應需要通過落實顯現。今年抓政策落實,將特別聚焦企業反映的包括收費問題、便利化問題,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海關總署署長于廣州也于當日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要在支持進出口、穩增長方面出實招、動真格。而具體的措施包括落實“三互”大通關建設,推動建立全國一體化通關管理格局、鼓勵和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等新興貿易業態、新型商務模式的發展、著力服務高水平雙向開放新格局,創新口岸開放管理體制,支持內陸、沿海區域的口岸擴大對外開放和幫助企業降低成本,進一步清理和規范進出口環節的收費等等。
從中端走向高端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李健指出,外貿增長乏力與有外部環境不利的因素,也與中國競爭優勢轉換、外貿進入轉型升級關鍵期有關。而無論是外部環境還是內部調整,都將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因此不能指望政策扭轉外貿增速下滑的大趨勢。
上述與會人士也對記者透露,今年的政策除了為企業減負外,更多的將側重在鼓勵企業加快轉型升級、鼓勵跨境電商等等,主要從提升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角度出發。2015年前11個月,民營企業、機電產品、一般貿易的出口都是正增長,在外貿總額中的占比分別達到44.9%、57.6%和53.6%,比2014年分別提高了1.8、1.8和2.2個百分點;鐵路設備、電力設備、通信設備等大型成套設備進入美歐等中高端市場,出口增長超過10%;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增速超過30%,市場采購貿易增幅超過70%,從而帶動大量中小微企業出口,成為新的外貿增長點。此外,一些新興市場增長也十分迅速,例如對東盟出口增長3%,對越南、印度、泰國、新加坡等國家出口的增幅都接近或者超過10%,對新興市場的出口占比達46.2%,比2014年提高了0.8個百分點。
這些新的貿易增長點也為今年外貿的政策指明了方向。“當前外貿正處于轉型期,政策主要是以緩解企業困難,以及培育新的增長點為主。”商務部外貿司一位人士表示,國際市場需求不足、我國傳統競爭優勢進一步弱化、貿易摩擦有所加劇等困難讓企業生存艱難,所以首先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再幫助他們轉型升級。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坦言:“目前,低端制造業紛紛外遷,中國正在中端制造業、電子產品、工程機械等行業培育新的競爭力,未來如何從中端往高端走才是關鍵。”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也表示,外貿的長期下滑既有國際環境的問題,也有我們自身的問題:傳統的競爭優勢在消失,新的競爭優勢的形成還沒有做到同步。所以接下來,包括政策的不斷加壓以及體制的不斷創新,還需要有所動作。白明強調,供給和需求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而外貿是供給側與需求側的跨國銜接,自貿區和“一帶一路”也都是為了和他國對準合作機會,只有對準了比較優勢,紅利才會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