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支持發展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目錄(2015年修訂)》及《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進口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商品目錄(2015年修訂)》將自2016年1月1日起執行。目錄開啟了三年滾動調整模式。工業和信息化部財務司12月2日在京召開2015年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工作會議,解讀了2016年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新變化。
三個方面調整新增26個裝備
工信部裝備司重大技術裝備處副處長葉猛介紹了此次修訂內容。他指出,目錄修訂原則是既鼓勵主機裝備企業自主創新,又兼顧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企業利益及訴求。目錄總體上進行了三方面調整。
一是對國內通過自主創新之后能夠生產的主機、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進行了刪除。
二是針對確需進口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的國家支持發展的新裝備,新增了26個,例如新增了醫療器械裝備,涵蓋3個主機產品。同時,根據發展需求,對裝備技術參數進行了調整,例如調整了混凝土泵車的臂架長度等。
三是研究制定了相關目錄的三年滾動調整規劃。對未來三年內比較明確可以實現自主化的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進行實施年限的標注。其中,明確執行期限到2016年的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有25個,到2017年有107個,到2018年有455個。
滾動修訂目錄強化政策落實
重裝進口稅收政策實施了六年,與其他財政補貼政策相比,持續時間長、穩定性強、受惠面廣、實施效果很好。工信部財務司副司長吳義國表示,政策落實過程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下一步,要在前期工作基礎上,進一步簡化企業申報流程,及時完善免稅產品目錄等基礎性工作。
一是進一步高度重視做好政策落實工作。各地主管部門和中央企業要從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戰略高度出發,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實施過程中,認真抓好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工作。對于個別企業申報數量較少的省市,應對癥查找原因,并提出對策,擴大企業受惠面。同時,為切實落實好這項政策,便于工作日常聯絡協調,原則上一個單位由一個部門負責牽頭。牽頭單位不僅要負責政策申報工作,還要做好政策落實和宣傳工作,用足、用好這項政策。
二是做好重大技術裝備政策的分析評估工作。充分發揮政策對裝備制造業的作用,應做好政策評估工作,根據地區特點、企業特點、行業特點進一步深化分析政策效果。
三是全力做好2016年企業申報工作。由于實行三年動態規劃,今年重大技術裝備目錄調整難度較大。因此,今年針對新申請享受政策的企業,推遲一個月提交申請文件;另外,從今年開始,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將不再與直屬海關、財政專員辦開展聯合初審,但仍需承擔企業申報的資料匯總工作,請及時告知相關企業并做好相關工作。
四是繼續做好重大技術裝備政策免稅產品目錄的修訂工作。從今年開始,重大技術裝備進口免稅目錄將實行三年滾動調整,需要根據國內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狀況,做好前瞻性工作,及時識別需要免稅的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做好調整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免稅清單工作。希望各地工信部門和相關中央企業支持,及時提出調整完善進口免稅清單的建議。
閱讀延伸
實施效果明顯目標逐項實現
2009年8月,財政部會同工信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調整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簡稱55號文),明確提出停止進口整機免稅政策,對重大技術裝備生產企業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工信部財務司副司長吳義國指出,政策實施以來,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速興起,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紛紛致力于再工業化,而作為先進制造業集中體現的重大技術裝備,成為各國搶占發展的新高地。近年來,我國圍繞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先后提出《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戰略。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優惠政策是落實這些戰略的重要抓手,在推動我國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創新、全面振興裝備制造業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積極成效。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政策受益面不斷擴大。2009年政策實施以來,免稅清單內容已先后六次進行增補和調整,一方面,根據裝備制造業發展情況,工信部配合財政部等部門逐漸擴大政策受惠面,受惠領域從發電、冶金、數控機床、環保裝備等領域,逐漸擴展至電子裝備、民用飛機等領域;另一方面,根據裝備整機的國產化和國內配套產業自主研發情況,先后4次對進口免稅政策裝備目錄和零部件、原材料產品清單進行了調整。其中,調減了20余項零部件和4項整機,增加了130余項整機和2000余項零部件。
政策扶持力度越來越強。政策實施六年來,我國大部分省市都有企業享受到了此政策。2009~2015年,減免企業數前五名地區為江蘇28家,上海18家,山東18家,北京13家,湖南11家,這五個地區占地方總減免稅款的32.1%。減免稅款前五名的中央企業為中車集團公司、中航工業集團公司、哈電集團公司、東方電氣集團公司和恒天集團公司,這5家企業占央企總減免稅額的63.9%。單從2015年看,中央企業方面,共有87家享受了此政策,涉及免稅額度達112億元,占免稅總額度的56.9%。地方企業方面,共有153家享受此政策,涉及免稅額度達87億元,占免稅總額度的43.1%。2015年共有242家裝備制造企業享受了進口免稅,進口免稅額度30.83億美元,為全面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起到了積極作用。
政策實施效果明顯,政策目標正在逐步實現。由于該項政策的持續支持,重大技術裝備國內配套企業發展迅猛,國產化替代效果顯著。許多原本需要進口的關鍵原材料、零部件,如驅動密封部件、液壓系統泵組、閥件等已逐漸實現國產化;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步伐加快,核電、大型水電、火電、特高壓直流輸變電設備、大型起重設備等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加強,如上海電氣核電公司通過政策扶持,其產品已覆蓋國內所有核電站,堆內構件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已達到93%,控制棒驅動結構的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88%。總體上看,這一政策的效果正在不斷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