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的政策措施,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電子商務與“互聯網+”是什么關系?對于推動經濟升級發展有何意義?如何讓電商走得更好更遠?
電商,“互聯網+”中的先鋒角色
會議指出,發展電子商務等新興服務業,對于促進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融合發展,減少流通成本,激勵創業擴大就業,拉動消費,改善民生,增加金融活力,促進發展升級,具有重要意義。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電商是“互聯網+產業”,包括制造業、零售業、服務業等。電商是“互聯網+”行動的重要內容,在其中扮演了先鋒的角色。
近年來,電商發展迅猛。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4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包括B2B和網絡零售)達到約13萬億元,同比增長25%。全年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49.7%,達2.8萬億元。“‘互聯網+產業’是對傳統產業的一種戰略性而非技術性轉變。”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認為,“互聯網+”不是傳統產業簡單地借助互聯網技術發展,而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促進傳統行業創新發展,改變其原有的經營管理模式,對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有重要意義。
架起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融合的橋梁
會議指出,推動電子商務與貿易物流、工業生產、金融服務等領域聯動發展,推進網絡購物、網絡化制造和經營管理、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成長。
在河南省保稅物流中心,跨境電商的崛起不僅帶動電商企業的發展,也助推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率先布局跨境電商的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說:“我們將在國外采購的貨品先備至保稅區,再發往消費者手中。在鄭州保稅區的支撐下,目前聚美已能基本做到在用戶下單24小時內發貨,并于2至3天內到達。”2015年1月至今,聚美跨境電商包裹單數實現300%的增長,僅3月3日一天,在鄭州單日申報單近百萬。曹磊說,電商發展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解決好電商與貿易流通、金融服務等領域聯動發展的問題,既解決了電商發展的短板,也能在更深層次實現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趙萍認為,在促進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融合的同時,電子商務也讓企業更好對接市場,提前了解消費者需求,從而更主動地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能夠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鼓勵+規范,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為支持電商發展,會議指出,要簡政放權,放寬電子商務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按規定將網絡從業人員納入社會保險,給予同等就業創業扶持。建立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引導創業投資基金加大對電子商務初創企業的支持,放開外商投資電子商務業務外方持股比例限制等。“互聯網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部副主任白明說,相比傳統產業,電商經營方式呈現多樣化、靈活性和地域廣等特點,一方面要通過減低創業門檻,簡化登記手續等方式鼓勵其發展,同時,也應通過法治化手段確保規范發展。專家建議,有關部門要加強法規標準和信用體系建設,盡快完善網上交易投訴和維權機制,嚴厲打擊網絡盜竊、詐騙等違法行為,保護知識產權和網絡交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