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對高端制造行業的關注,到并購市場上頻繁出現的能源企業案例,再到IPO與再融資市場上,眾多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嶄露頭角”,來自資本市場的多項數據顯示,各路資本正加速涌入高端制造、新能源、硬科技等領域。數據的背后,反映出投資人和企業的心態,也折射出產業升級動力的變化。
高端制造項目大量獲投 為實業注入活水
作為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VC/PE(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開年以來的投資動態,折射出投資人對未來行業發展前景的展望。來自多家機構的數據顯示,對制造業硬科技的投資已經成為股權投資關注的主流賽道。
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2023年2月,制造業項目獲投數量升至首位,共完成93起融資事件,環比上升18%,同比上升52%;交易總規模環比大幅提升76%,同比則大幅上升117%。其中,高端制造項目仍為這一領域的主基調。
“從數量上看,高端制造在制造業項目中占比約為40%;從金額上看,相應占比約為30%。”投中研究院院長劉璟琨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制造業項目交易的提升說明在大力發展制造業的宏觀背景下,投資機構更關注所投企業的未來發展前景以及基金的退出路徑。在硬科技加持、產業鏈補鏈訴求增強、國家對“專精特新”企業扶持等因素的帶動下,制造業投資價值上升,越來越受到各路資本追捧。這也是制造業發展積累到一個階段的必然結果。在未來可預見的5至10年內,制造業投資熱度會越來越熱。
在IPO市場,今年以來也有一批制造業上市公司陸續登陸A股,其中不乏高端制造領域企業。《經濟參考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3月23日,在年內上市的61家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51家屬于制造業,涉及包括電力設備、機械設備、醫藥制造等領域,IPO募資總額超450億元。
與此同時,高端制造企業的再融資也在積極進行中。近段時間,包括立訊精密、科德數控、芯朋微、怡合達等多家高端制造領域公司近期均發布了定向增發預案,募資均主要用于加碼主業。例如,立訊精密公告擬定增募資135億元,用于智能可穿戴設備產品生產線建設及技術升級項目等。
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1月以來的投融資數據中,生產制造、先進制造位居前列,融資事件合計超過240起。從融資事件輪次分布來看,早期投資仍占據主流,種子輪、天使輪及A輪融資事件占比超五成。“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尤其是先進制造業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加快發展,因此該領域融資事件數位居前列。”天眼查數據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陳倞說。
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花結果 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整體來看,作為資金投資的主導方向,包括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在內的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企業也已開花結果,科技創新成果不斷落地。
一組數據顯示,資本市場已經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融資的主陣地,有力推動我國產業經濟轉型升級。據Wind統計,截至3月23日,科創板已有509家上市公司,均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創業板已有1245家上市公司,其中809家公司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65%;北交所已有182家上市公司,其中177家公司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97%。
從業績來看,盡管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企業投資時期較長、獲取盈利速度偏慢,但在近年來持續不斷的資金支持下,多家企業發展狀況良好,已實現業績的扭虧為盈。
以科創板為例,2022年科創板營業收入、凈利潤已分別邁入萬億元、千億元“大關”。同時,根據已披露的2022年業績快報,科創板共有9家公司實現了凈利潤與扣非凈利潤“雙正”,即將摘掉代表“未盈利企業”的“U”字標志。2022年年報收官后,科創板未盈利企業摘“U”數量預計將達到18家,占比近四成。
對于硬科技領域,地方政府也頻繁出手設立產業投資基金。例如,廣州創新投資母基金新設500億元基金,以高精尖領域和硬科技前沿領域初創型實體企業和未來產業項目為重點,支持創新創業,促進成果轉化。廈門市政府也印發文件,將新增設立規模100億元的先進制造業基金,以股權投資方式支持先進制造業項目增資擴產,主要投向電子信息、機械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先進制造業領域和特色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的項目。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傳旺表示,投資賽道切換有助于推進“新制造”帶動“新增長”。當前資本投向主要反映了兩大趨勢:一方面,以高端制造、硬科技、新能源為代表的投資熱點整體回報率較高,不僅蘊含著新的投資機遇,而且投資空間巨大,未來發展潛力強勁;另一方面,伴隨制造業投資領域轉變,經濟整體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快速發展,有利于推動供給側和需求側協同共振,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