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鎢價居高不下,今年開年章源鎢業宣布自1月18日起,硬質合金產品漲價。硬質合金被廣泛應用在刀具、航空航天、汽車工業、數控機床等行業,在刀具領域應用碳化鎢、鈷粉是刀具公司產品主要的原材料,國內刀具產品正在從低端刀具過渡到中高端,刀具龍頭公司去年已對產品進行過提價。
圖片
隨著硬質合金應用領域的擴展,硬質合金消費量已超過鎢消費量的50%,近期受原料市場影響,廠家普遍惜售,鎢鐵價格繼續上移,2022年年初章源鎢業、江鎢集團和廈門鎢業對不同產品價格進行小幅上調,上游成本端變動對刀具上市公司影響幾何?
據悉,原材料價格變動可以傳導至下游產品端,今年年初多數廠家已對部分產品價格進行了上調,幅度在2-6%不等,調漲后毛利率環比預計持平或略有上升。
目前各龍頭公司產能處于滿產滿銷狀態,今年上半年將開始逐步釋放部分高端產品產能,國內龍頭刀具企業主要對標進口刀具進行開發替代,由于產品覆蓋細分領域不同,產能今年集中釋放仍是致力于提高本土份額占比。
鎢原料成本抬高,刀具廠家小幅調價
伴隨鎢價居高不下,今年開年章源鎢業宣布自1月18日起,硬質合金產品漲價。硬質合金被廣泛應用在刀具、航空航天、汽車工業、數控機床等行業,在刀具領域應用碳化鎢、鈷粉是刀具公司產品主要的原材料,國內刀具產品正在從低端刀具過渡到中高端,刀具龍頭公司去年已對產品進行過提價。
對于原料端繼續上漲,湖南一家刀具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公司對旗下某個品牌的產品價格有上調,調整幅度在3%-5%區間,但不是所有產品都調整,上調產品在整體出貨占比約在30%-40%區間。調價后基本能覆蓋原料成本端的上漲影響 。
歐科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公司主要原料價格持續上漲,公司已發布調價通知函,自今年1月1日起部分產品價格上調2%-6%。公司通過在價格低位增加庫存、調整再生料采購比例以及同比調整產品價格,能夠控制原料波動變化,毛利率環比仍有上升。記者注意到,歐科億去年已發布過幾次調價,2021年初和中期發布了兩次提價通知,2021年8月針對部分產品進行了再次調價。從毛利率變化看,其整體毛利率從去年1季度的32.59%提高至34.33%。
華銳精密相關負責人對表示,按照過往行業經驗,每年過年前后這個時間窗口,碳化鎢、鈷粉往往都會有一定上調,從原料最新漲價幅度看,對比去年上半年還是相對溫和。通過上調部分產品的價格,公司毛利率能保持穩定。財報顯示,雖然上游原料價格向上趨勢未改,公司產品整體毛利率維持在50%以上。
中鎢高新表示,公司產品種類多,加工周期不同,訂單價格不可能完全匹配原材料價格變動。不考慮時間差的話,是可以傳導的,但具有時滯性。歐科億相關人士亦認為,由于刀具成本占下游加工成本中的比重較小,公司同步調整產品價格,原材料價格的漲跌一定程度上可以傳導至產品端。
今年主旋律“產能擴張+延伸品類”,高端產品均價提升
據中國機床工業協會工具分會數據,我國高端刀具市場份額在整個刀具消費市場中占比過半,高端市場約2/3依賴進口。但隨著我國刀具廠家崛起, 2020年進口總消費比例已從2016年37.17%降至31.12%。瞄準了本土替代這塊“蛋糕”,國內頭部廠家新增產能在今年正在加速釋放。
華銳精密將新增3000萬片硬質合金數控刀片以及500萬片金屬陶瓷刀片,公司上述人士表示,公司新增數控刀片產能將向非標、異形精加工等領域延伸,通過拓寬公司產品品類,從而提升在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高端下游應用領域占比。公司去年上半年以來已開發了一些大客戶,對于定制化產品需求較多,這部分產品的價格會高于通用領域產品的價格。
據了解,公司募投項目預計投產后第一年硬質合金和金屬陶瓷數控刀片均價將分別為9.86元/片、9.2元/片,相比公司2020年整體數控刀片均價約6元/片,有望實現量價齊升。同時公司新增產能含刀盤、刀桿等配套產品,以及新增金屬陶瓷刀片、高效鉆削刀具。
歐科億上述人士表示,整體來看高端刀具在未來增速會相對比較高。公司新增的4000萬片數控刀片產能比先前的產品更高端,將在今年上半年逐步釋放產能,價格、毛利率都會相應得到提升,毛利率的提升主要依靠產品結構的優化。
另外,刀具產品都在持續迭代,在規模擴大的同時,品種擴張速度也相對會比較快。公司在核心優勢領域完善現有系列產品規格。比如之前某客戶可能需求配套30多款刀片,公司原來只提供了其中的10多款,隨著公司產品品類更加齊全,能夠提供20多款乃至更多的產品。
據介紹,數控刀具具有產品種類繁多、應用領域分散的特點,國內各家龍頭企業經過多年發展,以自身的優勢產品為核心,針對下游加工領域各有側重,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錯位發展。歐科億上述人士認為,目前國產刀具份額占比仍然比較低,合計占比也就30%多,大部分還是進口,目前頭部公司擴充產能瞄準的是進口替代的市場,去年國內頭部廠家還是受制于產能有限,供需處于偏緊的狀態。
梳理統計顯示,中鎢高新、歐科億、華銳精密三家企業的數控刀片產能將達到約3億片,假設均價8至12元/片,對應約24至36億元產值,相比潛在進口替代空間(約150億左右)產能規模依舊較小。華西證券分析稱,部分外資及內資刀具企業1月份陸續提價,利好國內刀具廠商,且隨著國內刀具廠商高端數控刀片營收占比提升,產品均價仍有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