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創始人雷軍說過這樣一句名言:“站在風口處,豬也能飛起來,長出一個小翅膀,就能飛得更高”。隨著工信部在6月6日發放5G正式商用牌照,5G的到來似乎將物聯網推到了一個風口處。物聯網的“小翅膀”是什么呢?或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而傳感器無疑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選項。
我國提前進入5G商用元年,萬物互聯時代迎面而來。物聯網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和互聯網結合起來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它是互聯網的升級,也是信息化時代的核心。
物聯網的發展需要智能感知、識別和通訊等技術支撐,而感知的關鍵就是傳感器及相關技術,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沒有傳感器技術的進步,就沒有物聯網的繁榮。
據了解,2017年以來,全球物聯網設備規模、普及率和企業級應用項目呈爆發式增長,物聯網解決方案漸趨成熟。全球物聯網市場有望在10年內實現大規模普及,到2025年,市場規模或將成長至3.9~11.1萬億美元。如此看來,物聯網的飛速發展,為傳感器技術發展與應用拓展了充分的想象空間。
在我國現有的420多個物聯網示范工程項目系統中,均大量使用了各類型的感知技術和傳感器產品。因此,物聯網技術發展與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傳感器產業的發展。而當前,我國傳感器產業發展已經成為物聯網發展的瓶頸和短板,嚴重制約和影響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
在9月6日舉辦的2019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中歐物聯網無錫峰會上,與會專家們認為,物聯網從愿景走向現實,國產傳感器任重道遠。中科院微電子所副所長陳大鵬表示,我國的傳感器產業已經形成從研發、設計、生產到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但總體與國際先進水平尚有差距,高端智能傳感器近80%依賴進口。
產業基礎大而不強,缺乏關鍵核心技術支撐,也是影響我國高端傳感器競爭力弱的原因。“傳感器是設計、材料、工藝等多種技術的結合,需要多學科復合型人才”。來自法國的Soitec半導體公司的負責人Carlos介紹,目前微型化、智能化、低功耗傳感器已是國際潮流,這對MEMS(微機電系統)工藝、晶圓級封裝、軟件算法等的軟硬件集成能力要求更高,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個國家都在潛心研究,推動技術進步。
雖然有差距,但我們正在奮力追趕。作為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無錫高新區正努力探索解決智能傳感器難題。該區把智能傳感器列為重點支持的方向之一,并建立微納園,匯集物聯網上下游資源,致力于解決傳感器產業的材料、工藝、設計等難題,已聚集300多家傳感器及相關企業。
麥肯錫報告指出,到2025年,物聯網帶來的經濟效益將在2.7萬億到6.2萬億美元之間,其中傳感器作為物聯網技術最重要的數據采集入口,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未來物聯網有多大的市場,傳感器就能有多大的作為。
據統計,2017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超過1800億元,增速達24.1%。未來5年,我國傳感器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0%左右,要實現這樣的增長速度,傳感器企業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