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是實現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其與工業生產的關系,就類似于各種“操作系統”之于手機、電腦,通過上下連接各種設備、儀器、產品及智能化的應用,為工業制造業發展帶來新變革、新引擎與新動力,從而推動行業與經濟邁入智能化、信息化的新階段。
近年來,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不斷深入實施,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日漸迎來了良好機遇。自2017年發布鼓勵性政策和指導性文件以來,短短兩年時間,國內已有上百家工業互聯網平臺相繼涌現,同時資本和需求市場也給予了高度的青睞。截至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已經進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群雄逐鹿時代!
發展駛入快車道
據《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2019)》最新顯示,國內現有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已經達到了上百家,具備影響力的平臺數量也已經超過了一半。其中不乏阿里、騰訊等互聯網企業,海爾、寶信等傳統工業企業,富士康、中聯重科等大型制造企業,以及黑湖科技等創新型企業打造的各種多樣化平臺。
而作為互聯網的下半場,越來越多的企業還在被工業互聯網吸引而來。他們有的希望借助平臺為工業界賦能;有的希望利用平臺轉型升級自身發展;還有的則希望通過平臺大賺一筆……雖然出發點和目的不同,但不斷涌進的企業方卻讓工業互聯網誕生出了龐大的市場藍海,以及廣闊的發展前景。
據預測,從2017年到2020年,我國的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有望從5000億元不到突破到7000億元,同時全球工業互聯網的市場規模也將在2023年增長至140億美元左右,不僅達到的規模十分喜人,而且高達30%多的年均復合增長率也令人驚嘆。
鑒于此,投資方與政府方也相繼加入到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之中,分別給予資金和政策方面的不同支撐。未來,結合企業方的持續加碼以及需求方的不斷釋放,四方共同的注力有望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進一步提速、進一步深入。
三大問題阻前進
不過,工業互聯網雖然是一片巨大的藍海,但我國當前的發展還無法將這片藍海徹底轉化,原因一方面是國內工業互聯網起步晚,與國外相比差距明顯,而另一方面則是現有的發展存在不少的限制因素與問題。
眼下,制約國內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因素大致可以歸納為三點:網絡安全、專業人才和標準規范。
其中,網絡安全是制約我國工業互聯網應用的最大隱患。因為在高度智能、網聯的情況下,工業互聯網的信息安全倘若得不到保障,將會讓整個工廠、企業甚至國家置于開放環境之中,其中相關數據、信息和隱私遭入侵將會帶來致命性打擊。故而,如果不能解決網絡完全問題,工業互聯網的大規模普及也就無從談起。
同時,人才缺乏是制約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另一因素。由于工業互聯網融合了工業、信息等多方面技術,應用過程中奪專業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極高,人才可以說是保障市場發展的必備元素。但目前,我國市場上相關的人才十分稀缺,引進人才成本又過高,人才培養體系也還沒建立健全,解決人才難題不容樂觀,這讓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略顯嚴峻。
此外,標準不足也是制約我國工業互聯網成熟的又一因素。對于工業互聯網發展來說,數據采集是基礎。不過由于目前國內制造業門類多而雜,各種技術與裝備標準有所不同,使得數據采集十分困難。與此同時,平臺提供商直接服務、標準上的不統一,也讓行業應用存在一定的銜接問題,可以說標準問題的解決已經迫在眉睫。
企業勝出這樣做
那么,面對如此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勢,我國企業又該如何做才能從激烈的競爭中突圍而出,搶先占領行業的發展高地呢?
不少業界專家認為,首先企業要找到符合自身的好定位。作為工業互聯網平臺公司,需要將自身的認識從單純的提供技術、產品來盈利,轉化為給行業提供發展的“黑土地”。簡單來說就是,平臺方要擁有自己的造血能力,為此一方面可以打通上下游,將自身的經驗、技術和服務提供給上下游企業,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閉環;另一方面也可以每開辟一個細分行業,就牽手一家龍頭企業,通過合作互惠來共同發展。
其次,平臺方要有長期作戰的實力和心理準備。工業互聯網作為一個信息技術企業與傳統企業合作發展的共通項目,構建一個“大而全”的平臺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以及長時間的細分行業應用測試。這些都需要平臺方通過與相關企業合作來完成,而且也急不來。未來,為滿足行業市場的不同需求,平臺應用的趨勢將會是多樣化,這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企業只有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兼具強硬的實力,才能在機遇到來的那一刻順勢而上。
“百家爭鳴的工業互聯網市場,我國企業如何才能勝出?”由中國機電產品交易網(簡稱機交網)小編整理發布。如需要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更多關于機電行業資訊,請點擊關注:中國機電產品交易網 機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