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美國公布了加征關稅的中國商品清單,稅率從原先的10%調整高達25%!5月13日,央視新聞義正言辭批判美國貿易戰行為,中國政府宣布對美國關稅反制措施,從6月1日起對600億美元美國進口商品提高關稅稅率,分別加征25%、20%和10%關稅。
在美國的貿易戰清單中,涉及航空航天、信息科技、通信技術和機器人等行業,包含約1300個獨立關稅項目,緊固件、彈簧、軸承等通用機械零部件也被列入。
這份美方公布的貿易清單中,明確表示如下幾點:
1.從6月開始,在12個月內將貿易順差減少1000億美元,在隨后的12個月內再減少1000億美元。
2.在《中國制造2025》計劃中停止對先進制造業的所有補貼。該計劃覆蓋10個領域,包括飛機制造、電動汽車、機器人、計算機微芯片以及人工智能。
3.接受美國可能會限制涉及《中國制造2025》產業的進口。
4.采取“直接的、可驗證的措施”,阻止網絡間諜活動進入美國的商業網絡。
5.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6.接受美國對中國的敏感技術投資和限制,不進行報復。
7.將目前平均10%的關稅下降至與美國相同水平——在美國,所有“非關鍵部門”的平均關稅均為3.5%。
8.全面開放中國的服務業和農業,讓美國進入充分競爭
隨著大陸土地與勞動力成本逐漸提升,大陸企業競爭力無法再依賴低價的勞工與土地成本,正因為如此,大陸自動化產業積極崛起。大陸有許多制造商,在短短五、六年時間,廠房就從原是滿滿的人工,轉變為自動化的機器人,成為解決勞動力成本節節攀升的因應之道,據2018年數據統計,如今大陸機器人使用量占了全球使用量達三成之多,大陸已是工業機器人應用的第一大國。
數據給了中國很多決心
在科技創新的專利方面,根據2018年全球人工智慧專利資源發展概況統計,大陸的人工智慧專利數量達34,000件,僅次于美國,位居全球第二。拿特種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來說,因為目前還處在市場化的初期,不像工業機器人已明顯出現龍頭企業,國際上目前還沒有產業龍頭出現下,大陸的特種機器人已逐步出現產業化的態勢,這些特種機器人能夠在地震、極端氣候、火災等公共安全事件中,發揮極大的作用。
人民日報5月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迎來開門紅: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1.3萬億元,同比增長14.9%。技術收入增長較快,實現技術收入2171.6億元,同比增長23.7%;電子與信息、先進制造領域、新材料及應用技術等重點高新技術領域增勢較好,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7.4%、11.4%、11.3%;企業科技投入活躍,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合計508.4億元,同比增長20.9%。
這是科技新動能推動經濟行穩致遠的一個縮影。來自科技部火炬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2月,我國168家國家高新區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9萬億元,同比增長9.3%;實際上繳稅費2909.6億元,同比增長12.4%;營業收入利潤率6.1%;園區新注冊企業數4.6萬家,同比增長11.6%,創新創業持續活躍。截至2月末,國家高新區固定資產投資4419.6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高出全國增速1.3個百分點。
今年正式啟動的科創板,為那些掌握核心技術、潛力巨大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打開了新的融資大門。截至5月8日,科創板已受理企業達到103家,總擬募資金額突破1000億元。這將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對創新型經濟的支持作用,為企業創新提供動力。
在知識產權方面,知識產權創造量質齊升。今年1—3月,我國發明專利申請34.1萬件,發明專利授權11.6萬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50.3萬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37.5萬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15.7萬件,外觀設計專利授權11.9萬件。其中,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的授權量和擁有量均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表明創新主體的創新意愿持續高漲,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尤其在新興的機器人產業以及制造行業,創新發展迅猛。
根據China Robotics Market Forecast研究報告顯示,大陸機器人市場近幾年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預估2017~2022年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26.9%,而2022年的機器人市場規模可望達到805.2億美元,于全球占比將高達38.3%。(此預測資料包含終端使用于機器人本體、相關的軟、硬體,以及諮詢和系統集成服務方面的總支出)。
只是相較于歐、美、日的機器人發展,大陸的自動化機器人發展起步相對較晚,部分核心技術也還落后歐美日的腳步。根據大陸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大陸涉及機器人生產的企業已逾800家,其中超過200家是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不過大部分以組裝和代工為主,其中有許多企業是接受政府的各式補貼。
美國的機器人市場
反觀美國,美國是工業機器人的發源地,但是在制造環節卻沒有形成規模,但不能說美國機器人產業并不強大,我們看到早在1962年就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工業機器人。比起號稱機器人王國的日本起步至少要早五六年。經過40多年的發展,美國現已成為世界上的機器人強國之一。
美國一直試圖把控高端機器人的研發制造,美國政府一直將技術路線的重點放在研究機器人軟件及軍事、宇宙、海洋、核工程等特殊領域的高級機器人的開發上,這也使得日本“鉆了空子”,在工業市場上占據了主導地位。但是美國的機器人在航天、軍工、醫療、教育方面仍然具有巨大優勢。
美國政府從2010年之后一直鼓勵產業界開發下一代機器人,例如協作機器人、智能感知、自學習型機器人,其實是將更多的數字化技術應用到機器人身上。
美國《機器人商業評論》在2017年公布了它們的第六個年度「RBR50 名單」,類似Alphabet Inc、Amazon Robotics、Autonomous Solutions、Boston Dynamics、IAM Robotics、IBM、Intuitive Surgical、Lockheed Martin、Locus Robotics都是目前美國機器人產業的領導者。
美國機器人技術整體仍然是世界領先的,而且在下一代智能機器人領域絕對領先,在當前傳統場景使用的機器人很少見美國產品,但這并不意味美國沒有技術儲備,很多時候我們認為美國競爭力下降了,落在了后面,但很有可能成長曲線是一條螺旋機構,他其實在我們上方。
《機器人報告》(The Robot Report)的出版人兼主編Mark Cuban稱:美國目前不擁有任何一家世界領先的機器人公司,我希望特朗普總統能夠在機器人技術上投資1000億美元。
我現在考慮問題的三大宏觀背景:一是中美博弈激烈可能導致中美政經脫鉤;二是中國按目前發展速度,GDP十年后超過美國;三是新技術蓬勃發展,機器人、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未來十年廣泛應用。一決定了我們要多關注世界其他地區,大力推進一帶一路;二決定了我們做事的標準未來十年要按世界第一的標準來,如法治、新聞傳播、社會福利、教育能否世界第一?三意味著需要快速推進技術應用,并用我們的價值觀駕馭技術。
未來20年機器人將取代14%的工作。經合組織在周二的一份報告中表示,未來15到20年,全球14%的工作崗位可能被自動化技術取代,還有32%的工作崗位可能會面臨重大變化,有50%至70%的概率被取代。
經合組織就業、勞動與社會事務負責人斯卡佩特表示,這一變化的速度將是“驚人的”。經合組織表示,就業變化對一些工人的影響將大于其他人,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年輕人,以及更有可能就業不足和從事低薪工作的婦女。報告指出,目前經合組織國家中每7個工人中就有一個是自營職業者,每9人就有一個是臨時合同工。70%的員工缺乏基本的IT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