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持續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等任務措施逐步落地,中國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前景可期。
當前我國工業經濟已經處于觸底企穩階段。從市場供求關系來看,2016年9月份以來市場供求關系明顯改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結束了同比連續54個月下降的態勢,結束了長達四年半的工業通縮,說明國內工業品市場需求逐步回暖,釋放出工業筑底企穩的積極信號。從企業經營效益來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8.6%,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9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加,企業效益向好態勢進一步穩固,工業利潤增速穩中有升。從工業投資增速來看,2016年1-10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以上且保持平穩狀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加快,民間資本投資止跌企穩明顯。從工業轉型升級的初步成效來看,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速較快,代表轉型升級領域的投資增速快于整體投資增速4個百分點以上,先進制造業發展迅速,工業增長新動能逐步發力。
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但工業經濟增長潛力仍然巨大。一是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京津冀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繁榮、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等國家戰略,為工業發展提供了足夠廣闊的市場空間;二是產業發展新增長點多,交通、醫療、養老、信息、健康等領域公共基礎設施還存在短板,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潛力巨大;三是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日益繁榮,依托于互聯網、物聯網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潛力巨大,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催生,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四是傳統制造業綠色化轉型大有可為,聚焦重點區域、流域和重點行業,實施清潔化改造,能源、水資源高效改造和基礎工業綠色化改造,可以實現制造業高效、節能、低碳、循環發展,促進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和諧共融。
為應對工業發展面臨的各種挑戰,我國采取的各項應對措施已經取得實際成效。資源環境生態對工業發展的剛性約束增強,要素價格快速上漲導致工業成本競爭力削減,過度依賴出口和投資的增長模式難以持續,工業國際分工處于產業價值鏈中低端,是我國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四大挑戰。為此,我國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發布產業發展規劃、提升產業治理水平、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優化外部市場環境、治理化解過剩產能、促進國際產能合作等多種舉措促進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目前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下一步只要狠抓貫徹落實使政策措施逐步落地,工業就有望在企穩中完成轉型升級,實現工業強國戰略目標。
工業能否健康可持續發展,關鍵是妥善處理好國有企業深化改革中防風險與促改革的關系。當前,國有企業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工業經濟運行中出現的階段性困難和障礙,亟需通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予以解決。制造業投資總體增速放緩,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速度和結構失衡風險加大,與國有控股投資冒進而民間投資低迷密切相關。地方債問題形勢嚴峻,與地方國有融資平臺公司管理失范密切相關。不斷攀升的高房價導致房地產行業形成“虹吸”效應,對其它實體經濟產生“擠出”效應,壓縮其它產業的市場空間,阻礙國民經濟產業體系協調發展,這與大量國有實體企業和金融企業進入房地產市場密切相關。在工業經濟下行壓力和風險仍然較大、地方債務風險形勢嚴峻、房地產業風險進一步累積的背景下,實施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抓住國有企業改革這個“牛鼻子”,妥善處理好防風險與促改革關系。
“當前我國工業經濟已經處于觸底企穩階段”由中國機電網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更多行業資訊,請點擊關注:機電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