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月以來,家電企業正逐漸進入一個市場調整窗口期,養精蓄銳,以謀求在“金九銀十”中臨門一腳,期待有更大的發展。另外,在家電智能化時代,企業更是時刻準備著,不能有絲毫懈怠,那么目前我國家電市場整體表現如何呢?下面對此進行分析。
上半年家電市場表現如何?
近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16上半年中國家電網購分析報告》顯示,上半年我國B2C家電網購市場(含移動端)規模達1848億元,同比增長35%,高出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幅。其中,洗衣機線上市場的零售量達到470萬臺,同比增長38%;零售額69億元,同比上漲40.8%。
線上銷售增長的同時,家電市場線下表現則呈現下滑趨勢。同期內,彩電零售額同比下滑15.4%,空調零售額同比下滑5.8%,冰箱零售額同比下滑7.8%,洗衣機零售額同比下滑2.9%。
由此看來,經過5年的高速發展,網購逐漸成為主流家電消費模式。而線下銷售就比較苦逼了,彩電、空調、冰箱、洗衣機等都有所下滑。不過從手機行業來看的話,線下依舊是主場,相信家電市場所呈現出來的這個現象在住逐漸成熟的市場會有所變化。
家電市場走向細分,企業積極跟進
從當前的家電市場來看,家電產品的細分化特征已經十分明顯,以洗衣機為例,主打智能、健康、大容量等特點的產品層出不窮,一改過去市場千機一面的尷尬局勢。
而由于消費者對于家電需求的轉變,家電產品的細分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需求決定市場。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對量的需求轉變為對質的追求,消費者所消費的不僅是家電產品本身,同時也包括產品所彰顯的身份和個性,這是我國第三次消費結構升級帶來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80后、90后一代年輕人作為當前家電消費的主力人群,他們本身就有著獨立的人格特征和消費觀念,在家電消費上有著自己個性化的選擇,不盲從跟風。這在客觀上也導致了需求的多樣化與個性化。
于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市場覆蓋率,各大家電品牌開始采取一個或多個子品牌并行的市場策略。像如今已被惠而浦收購的三洋家電推出的子品牌“帝度”,瞄向的便是高端家電這一細分市場。格力也曾為推進國際化戰略推出了子品牌“大松”,不過由于市場聲量和份額較小,這些子品牌并不為人所熟知。在高端這一細分市場,海爾的卡薩帝是運作較為成功的一個子品牌。這或許能夠為統帥的年輕化轉型提供一些經驗。
業內人士認為,消費者應該追求品質家電,這樣可以給制造企業更多活力去研發新產品,讓追求性價比成為普遍規律。
小家電一枝獨秀高端或成新風口
在家電市場中,小家電可以用一枝獨秀來形容,它以時尚、個性、高雅、方便、實用等為特點深深贏得了千萬家庭的青睞,在贏得市場的同時,也扯起了利潤與成長的細分行業大旗。
據數據顯示,2016年前1-7月,家電板塊61家上市公司中有39家進行了預告,占比64%。其中31家公司預計上半年業績將實現增長,占預告公司總數的80%,17家公司預計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0%,占預告公司總數的44%,家電板塊整體的業績表現較好。大多數小家電企業表現持續良好。未來小家電行業的盈利增長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以往,在小家電領域,中國企業多為市場跟隨者,主要徘徊在中低端市場打價格戰。不過,隨著小家電市場發展前景的日益凸顯,加之隨著消費的不斷升級以及眾多家電廠商與互聯網新貴的不斷搶食,促使了小家電行業呈現出高端化趨勢發展,高端小家電就是家電行業的下一個風口。
在剛剛過去中國傳統節日七夕,已婚人士和未婚人士送的禮物種類中,天貓數據顯示,除了鮮花、巧克力,剃須刀、電動牙刷、美容儀等個護類家電七夕前一周銷量環比均有明顯提升。其報告對此分析稱,婚后人士七夕喜歡送一些實用小家電,可見小家電已經深受大眾喜愛。
不僅是小家電,最近,三星收購了美國豪華家電品牌,以鞏固在北美高檔家電市場的地位。三星電子方面表示,將擴大高檔豪華產品陣容,加強B2B業務,在北美家電市場持續謀求發展。
家電市場面臨挑戰:要被掏空?
從上面來看,家電行業似乎一片大好,然而卻也面臨這挑戰,一大批家電廠商已開始頻繁相聚在一起,廠商交流主題,除了對于過去一年市場亂價、竄貨等問題的抱怨和破解,也開始逐步產生一個共同性的思考。那就是,普遍感覺家電市場真的要被“掏空”了一樣,完全找不到感覺了。
很多傳統經銷商多次說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到今年上半年,當地一線家電市場就像被掏空了一樣:不管你怎么努力去搞活動,怎么投入資源搞低價,甚至是挨家挨戶發單頁、搞認籌,消費者不買的還是繼續不買,需要購買的任何時候都會買。
所以很多家電經銷商總是抱怨說,市場都被掏空了,完全沒有一點點的欲望,可以吸引和鼓勵大家去一線市場上再拼一拼,搶一搶。因為,不管你怎么努力,怎么掙扎,怎么突破,就是抓不住纜繩、找不到突破口。就像是一口氣憋在心里已經10多分鐘,還找不到發泄的對象。
其實這個問題也可以換個角度來說的,被掏空的只是傳統家電市場和同質化產品的需求,已經完全沒有增長的動力和空間了。正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接下來,需要給這個已經被傳統模式、手段“掏空”的市場和消費,快速注入新的需求、欲望和動力,這樣才能彌補市場的空缺問題。所以既面臨挑戰,也存在機遇,挑戰與機遇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