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和鋼鐵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鋼鐵行業和鋼鐵市場近年來發生了深刻的調整和變化,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業內人士認為,雖然今年上半年我國鋼鐵行業出現回暖,但從長期趨勢來看,鋼鐵供過于求、產能過剩的基本面并沒發生變化,未來鋼鐵去產能環節還要看供給側改革的效力。
需求降幅加大
2015年,我國密集出臺的穩增長政策措施,開始陸續在2016年進入強力落實階段,基建投資增速繼續領跑,制造行業去庫存任務重大,而《中國制造2025》帶來了新的希望和機遇。2016年新年伊始,我國鋼鐵市場頻傳好聲音,主要表現在我國經濟增速確定合理區間,極大提振鋼鐵市場信心,市場資金大環境趨向寬松,短板領域基本建設投資依然強勁,房地產投資率先回升,鐵礦石等冶煉原料和能源價格觸底,人民幣匯率扭轉單方面升值局面,為鋼鐵市場助力等。由此,我國鋼鐵市場出現一波上漲行情,而且啟動時間比預期提前,持續時間與上漲幅度均超出預期。
上半年,我國鋼鐵行業發展呈現出供給側改革和需求端開拓齊頭并進的態勢。
供給端方面,降產能和產量,倒逼鋼鐵行業進入新一輪整合潮。目前,供給側改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對鋼鐵行業的主要意義在于減少行政干預,利用市場化手段加速虧損鋼鐵產能的淘汰和加快虧損鋼鐵企業的破產進程等,提高鋼鐵行業有效供給和提升供給效率。
需求端主要是開拓新市場,擴大下游需求空間。除了積極化解產能過剩矛盾,降低行業供給之外,還需要積極引導,擴大行業下游的需求空間。但短期內,以造船、工程機械為主的制造業將更加疲弱。同時,穩增長的措施也不足以補齊樓市進入政策調整期和去庫存階段帶來的基建缺口。因此,2016年我國鋼鐵需求仍將進一步減少,且比2015年的幅度更大。
去產能難度增加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中高速發展新常態和戰略調整期,我國鋼鐵產業發展遭遇重重困難。雖然我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鋼鐵大國,卻沒有規模和技術等均達到世界一流的大企業,這與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低有很大關系。因此,提高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十分必要,其中兼并重組是關鍵。
有專家指出,兼并重組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須跨越三個障礙:堅持市場準入和監管的統一,市場規則公平、開放、透明;要明確和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合理劃定股權比例,消除中小民間資本對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顧慮;國有企業要淡化行政化,民營企業要弱化管理家族化,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規范運行和管理。
2016年,我國鋼鐵行業重頭戲是去產能。從上半年公布的具體目標任務來看,各省鋼鐵去產能的總和超過1.1億噸。但是,三、四月份市場的小陽春行情和利潤回升導致復產潮席卷整個行業。其中,四月我國日均粗鋼產量創歷史新高,五月全國百家中小型鋼鐵企業中高爐開工率保持85%以上,給鋼鐵去產能任務的完成增加了難度。為此,還需從供給側改革發力,業內人士認為,可通過四條路徑重點化解鋼鐵行業過剩產能,一是從解決僵尸企業入手,通過關停并轉、產權轉讓等方式加快清理退出;二是加快企業并購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三是擴大出口,開辟新的市場,從需求端加快去產能;四是加快產能輸出,將工廠遷移至海外,從而在供給端消化產能。
下半年重在穩效益
2016年,國際國內形勢更加復雜多變。從國際上看,美國經濟復蘇緩慢,歐洲經濟不確定性較大,亞洲經濟前景尚不明朗。同時,受世界需求下降、美元加息和石油價格大幅下跌的影響,國際大宗原材料商品價格難有起色。從國內看,宏觀經濟在適當擴大需求的情況下更加注重供給側改革,通過化解產能過剩,鋼鐵產業自身結構將得到優化。
事實上,政府去產能的決心很大。全聯冶金商會常務副會長張偉祥指出,現階段我國鋼鐵企業虧損情況嚴峻,去產能難,不去產能更難。對此,全聯冶金商會原名譽會長趙喜子認為,為化解產能,應停止對僵尸企業的輸血。在鋼鐵價格上漲時更加需要加大監管力度,尤其是要善用環保標準、法律等手段,嚴防產能反彈。
在國外對我國的反傾銷日益加強的背景下,展望下半年,預計鋼鐵市場外需會有所降低。內需方面,房地產拉動效應可能減弱,制造業低迷態勢也難以明顯好轉,政府大力倡導供給側改革,意味著去產能、去杠桿仍將是下半年我國宏觀經濟的主題。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的通知》確定,自7月1日起,對包括鐵礦在內的21個稅目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以解決目前礦業資源稅費過高、負擔過重問題,幫助企業走出生產經營困境,激發市場活力。盡管如此,預計下半年我國鋼鐵市場的走勢也不會比上半年樂觀。對此,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劉振江指出,與2015年相比,2016年鋼鐵行業最突出的問題是效益問題,下半年穩效益是一切工作平穩開展的前提。因此,我國鋼鐵行業要加強自律,控制產量。鋼鐵企業要堅定不移地踐行去產能、控產量、保效益的方針,把握好生產節奏,加強市場研判,認真落實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爭取平穩地實現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