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制造2025》發布一周年之際,中國電力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河北宏潤核裝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皖化電機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在京召開推進火電部分輔機設備國產化座談會,來自國家發改委、有關行業協(學)會,以及用戶有關負責人就火電輔機國產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隨著大型化、清潔化趨勢不斷加深,60萬千瓦、100萬千瓦超臨界機組成為我國主力火電機組,目前我國火電機組的參數、性能和產量已占據世界首位。
鍋爐、汽輪機和發電機三大主機已完全能夠自主設計制造,但四大管道、高端閥門、爐水循環泵等這些被稱為火電技術國產化“最后一公里”的輔機設備及材料一直存在瓶頸,依賴進口,不僅使電站建設受制于人,也大大增加了電力建設的成本。
近年來,為了推動四大管道國產化,國家能源局召開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四大管道國產化工作會議,組織相關企業就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關鍵閥門和四大管道開展聯合研發。
根據四大管道國產化工作任務,國家能源局制定了《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用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國產化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強組織協調國產化依托工程建設。
“國家相關政策明確要求,在下一步煤電基地配套煤電項目的建設過程中,要全力支持國產化,特別是四大管道和關鍵泵閥。”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與《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發展目標是一致的。
據了解,《中國制造2025》對關鍵部件和關鍵材料的突破有著較為具體的表述。“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緩解,發電與輸變電設備等產業急需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和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制造工藝得到推廣應用。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
實現上述目標離不開政產學研用各界的共同努力。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在推進火電輔機設備國產化座談會上介紹,當前火電建設示范項目有兩個方向,一個是更高參數的火電機組建設,一個是全面國產化的火電站建設。
據了解,日前,國家能源局還專門批復了全面國產化的火電建設項目。這被業內專家看作是我國在推進火電輔機國產化方面的重大舉動。
宏潤利用世界上最大的垂直擠壓機(5萬噸)聯合寶鋼特鋼生產的高端P92大口徑無縫鋼管通過專家鑒定,標志著火電P92鋼管依賴進口局面將被逐步打破。“要打破目前火電站P92鋼大約90%進口的局面,最核心問題是解決火電站建設業主對國產設備的認知問題。”宏潤董事長劉春海說。
爐水循環泵被喻為火電廠“第四大主機”。一般而言,火電廠是“三大主機”,用“第四大主機”的說法來定位爐水循環泵,可見其在火電企業中的重要意義。“我們的爐水循環泵市場占有率僅1%左右,這與我們的制造能力是不匹配的。”合肥皖化電機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姚崇全說。
皖化電機是我國首家、國際上第三家能獨立自主設計制造,滿足亞臨界、超臨界和超超臨界大型發電機組需要的爐水循環泵設計制造企業。10多年來,該公司生產的爐水循環泵都在正常運行。
專家認為,盡管我國火電輔機研制已經實現了突破,但由于受到使用習慣、用戶偏見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國產化推進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各方聯合推動,特別是需要在頂層設計上下功夫。業界認為,通過專家深入研討火電設備國產化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將為推進我國火電四大管道和爐水泵國產化進程提供智力支持。
“打破外資壟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特別是需要國家制定相應的政策。例如,引導發電企業大量試用包括P92在內的國產鋼管。”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電設備中心行業服務處處長孟彥輝說。據悉,我國正在積極支持開展“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聯合攻關,突破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的工程化、產業化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