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國糧食收獲后在脫粒、晾曬、貯存、運輸等過程中的損失高達15%,遠遠超過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的5%的標準。
糧食烘干機
據中國機電產品交易網了解,2014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了61%,我國的農業生產已經實現了從依靠人力、畜力為主到以農業機械為主的歷史性跨越。但目前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還是局部的、段落式的。日前《農業部關于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的意見》發布,《意見》聚焦提高包括烘干在內的六大生產環節機械化水平,解決烘干等薄弱環節機械應用難題。
一方面發展烘干機械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實現我國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的客觀需求,另一方面傳統晾曬方式不僅危害交通安全還會損害糧食品質,隨著土地流轉水平的提升和農機合作社等新型經營組織的發展,已經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
中國的
糧食烘干機械迎來了黃金發展期。2008年-2010年,國內烘干機保有量以年均50%左右的增幅快速攀升,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烘干設備生產企業達500余家,年市場銷售額超過30億元。但每年機械烘干谷物僅占全國谷物總產量1%左右,與世界發達國家谷物烘干總量達到總產量的90%的水平還存在巨大的差距。
差距意味著發展空間,機遇往往也伴隨著風險。如何在滿足爆發式需求的同時規避風險,是值得烘干機行業認真思考的問題。企業要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著力研發、提升制造水平,掌握核心技術,生產出從產品質量、技術水平、價格都能滿足用戶需求的烘干機械,才是把握黃金發展期的關鍵。
更多的
機電資訊,請關注機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