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熱線:0551-69106578 業務咨詢:0551-69106578 郵箱:2268263116@qq.com
Copyright (c) 2012 機電產品交易網 . 版權所有 皖ICP備12004440號-2
繼推出全球首臺1.5兆瓦87米和93米大葉輪風機,這已經不是遠景能源第一次嘗試“全球首臺”的創新之舉了,但2.1兆瓦110米大葉輪機型的順利并網仍然讓遠景能源團隊感到興奮。因為低風速技術絕非簡單加長葉片這么簡單。可有些業內專家認為“所謂低風速風機不過是將葉片加大而已”,這也讓低風速風機設計和制造陷入了誤區。而遠景能源國際研發團隊圍繞“提升低風速風機的能量捕獲性能,優化電氣傳動鏈的能量轉換效能”進行技術突破,取得了多項專利和專有技術成果,使機組發電性能優勢成為可能,并通過先進傳感技術和控制技術,解決了高湍流下風輪捕獲效率下降、偏航誤差大等諸多低風速技術難題,使低風速區域也能創造出新的商業價值。
遠景能源國際研發團隊負責人Anders說道,這個機型的推出并不單單是目前低風速領域2兆瓦平臺上單機容量最大、葉片最長的機型,而是進一步解決了客戶挑戰為客戶創造了價值,具備更強的推廣性和適用性,代表遠景能源進一步擴大了在低風速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遠景2.1MW-110機型采用業界首創的智能雙模電氣傳動鏈(全功率/雙饋)技術, 充分結合雙饋和直驅技術的優點,可實現低風速下能量捕獲的最大化,因此有望成為廣大低風速但是機位受限區域的新一代主力機型。
兩大亮點:效率和智能
新機型的第一個核心優勢在于發電效率的顯著提升,而突破設計約束是實現這一提升的關鍵。“智能雙模電氣傳動鏈(全功率/雙饋)可以說是一個突破性的技術創新,這種技術是對傳統雙饋和直驅技術的優化整合,能夠在不同工況下實現模式切換。雙模電氣傳動鏈在能量轉換效能上整體優于其他設計,實現低風速工況下能量捕獲的最大化。”遠景能源戰略業務總監孫捷這樣描述道,“這個機型是遠景能源獨立研發的科技成果,完全掌握核心知識產權,產品通過了GL認證。”
據遠景提供的相關技術鑒定材料顯示,這款2.1MW-110風機適用于風速7米/秒以下的低風速區域,測量數據說明相比現有傳統2兆瓦風機,掃風面積和風能捕獲的效率提高10%以上,滿發小時數也能提高10%。
孫捷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風電項目通常占地面積較大,資源利用率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發電業主的經濟效益,在機位受限的情況下,2.1MW-110機型能把風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而致力于提升風機發電效率則源于遠景能源始終希望為業主解決挑戰創造價值。”
談到新機型的第二個核心優勢,遠景能源研發總監朱宏棟把它總結為“智能”。遠景能源對智能風機有著深刻的認識。
“其主要特點就是能感知、會思考、自學習、可判斷和決策。”朱宏棟說。 在他看來,智能風機之智能性首先體現在可全面快速感知,即通過建立先進傳感與辨識模型,觀測和辨識豐富的機組運行信息。
其次,其智能性體現為可精準及時判斷,實現智能信息處理與故障分類及定位。“可通過智能信息處理辨識故障根源,突破機組傳統運行與故障停機的單一模式,提升可利用率,簡化故障排除程序。”朱宏棟認為。
再次,智能性可突破設計約束。如遠景的低風速智能風機根據風機所處風流的實時特性,專利的智能雙模技術實現動態優化最優切換點和切換模式,實現7m/s以下風況的發電量的最優捕獲,突破了靜態功率曲線的限制。自適應雙模態切換將全功率和雙饋的設計優點實現完美結合,淋漓盡致發揮傳動鏈效率。
最后,所指智能性可發揮極致潛能,也就是可自適應環境,動態自學習控制與降載算法庫。“辨識各種工況,機組始終控制在最優工作點,發揮機組發電量極致潛能,規避極端載荷工況。”朱宏棟說。
絕非取代1.5兆瓦機型
遠景2.1MW-110機型將對低風速風機市場帶來什么影響,特別是與此前遠景已經推出、反應良好的1.5MW-93機型是否出現同室操戈的局面?這也必然是業內的疑惑。
當《中國能源報》將這個問題拋給遠景能源時,他們似乎胸有成竹。“這看起來似乎的確是個問題,但我們早就設想過、論證過。遠景能源2.1MW-110機型不會與1.5MW-93機型構成取代關系,反而會相互補充,為低風速地區風場業主提供更多、更優化的風力發電解決方案。”孫捷解釋說。
“這本質上是一個產品設計和技術布局的優化問題。遠景能源2.1MW-110風機是對于現有1.5兆瓦、2.5兆瓦、4.0兆瓦平臺最有利的補充,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提供全方位低風速智能風機解決方案。”孫捷補充解釋,“以2.1MW-110機型與1.5MW-93機型關系為例,在機位受限的情況下,2.1MW-110機型能把風資源利用最大化;而在場址交通或者機位不受限的風場,1.5MW-93機型更具運輸、安裝的便利條件。”
開辟藍海靠遠見
低風速市場是不是藍海,藍海中有沒有希望?
近年來,“三北”、東南沿海等高風速地區的裝機容量爆發式增長,但隨之而來的并網瓶頸嚴重制約其健康持續發展,限電、棄風是一個待解難題。而另一方面,靠近電網負荷的受端地區、面積約占全國風能資源區域60%的低風速地區,卻由于風機的技術壁壘,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與利用,被部分國內開發商論為“缺乏開發價值”。
而事實上,國內具有遠見的風電開發商早已悄然啟動了布局“風電藍海”的行動,國電龍源等一批探路者在優質風電區域尚在大幅增長的時期已經建立了中部地區的幾個風電場。
風電開發的格局變化,呼吁風機企業的技術與產品創新。2009年,正是中國風電在高風速地區“大干快上”的一年,而遠景能源基于對于整個風電行業大勢的洞察和風電并網瓶頸的預判,將低風速領域列為市場拓展的重點,他們組織起了一個由遠景丹麥全球創新中心的頂級技術專家和中國研發中心的資深產品開發專家所組成的國際研發團隊,開始專注于低風速風機的科技攻關和研發,并取得了卓著成績。2009年10月推出全球首款1.5兆瓦87米風輪低風速智能風機并取得很大成功;2012年4月30日,研發出的全球首臺1.5兆瓦93米大葉輪低風速智能風機,在安徽來安風場并網發電,將風機適用風速降到5.5米/秒,讓約占30%的超低風速資源也具有開發價值,成為低風速風場開發的一個典型案例。
產業發展的內在需求也反映在了國家產業政策上,相關部門已專項調研并注重低風速地區風電的開發價值。2011年11月,國家能源局正式發布《分散式接入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指導意見》,在目前大基地風電建設之外,未來國家將支持在資源不太豐富的地區發展低風速風電場,倡導分散式開發。值得注意的是,“十二五”前兩年核準項目也逐漸向低風速地區傾斜。
低風速風電發展逐漸深入,藍海的希望呈現眼前,領先者終將成為最大的市場受益者,這將是格局性的變化。
“智慧民主”造就低風速明星
是什么成就了遠景能源的跨越發展,特別是率先在低風速市場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在遠景能源的所有人的談話中,都將技術、創新、智慧作為對遠景能源發展模式的概括。
遠景已經憑借在低風速智能風機領域多年的技術攻關以及低風速風場“一手數據”積累和風場工程運行經驗,跨越式完成了低風速智能技術創新平臺的建設, 并在智能雙模電氣傳動鏈、動態最優發電量捕獲算法、多變量控制、風電場協同控制等10多項專有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支撐了遠景低風速機組的發電性能的不斷提升,也使得遠景低風速風場設計專有知識和經驗給我國低風速風場創造了更多能效,為更多發電業主帶來穩定的運行,創造經濟效益。
遠景能源之所以在低風速領域有技術優勢和創造力,源自“智慧民主”的企業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著眼于全球的研發體系和強大的技術實力。正是這種文化的特質聚集了一批來自摩根斯坦利、麥肯錫、IBM、維斯塔斯、西門子、歌美颯、通用電氣等全球知名公司的國際化人才,這也成就了遠景能源在低風速領域的智慧高地。
不僅在低風速領域,作為一家定位為“全球化、智慧型”的企業,遠景能源的創新力已經延展到可再生能源領域,業務涵蓋智能風機的設計與制造、智慧風場軟件服務、智能電網、儲能電池、能源管理系統等,已經完成了在丹麥奧
“新能源是個相通的整體,雖然內部分工很細,但任何一個環節都需要有智慧型的發展模式和全局性的思維,才能更好地做好自己這個環節。因為這是一個產業鏈全程無縫配合的時代,這也是一個智慧資源全球配置的時代,這種宏觀視野和專注精神是密切結合的。”孫捷這句話,或許是對遠景“智慧民主”的一個很好的注解。
客服熱線:0551-69106578 業務咨詢:0551-69106578 郵箱:2268263116@qq.com
Copyright (c) 2012 機電產品交易網 . 版權所有 皖ICP備12004440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