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8月19日從中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李傳鋒研究組,日前在固態系統中首次實現對三維量子糾纏態的量子存儲,保真度高達99.1%,存儲帶寬達1千兆赫,存儲效率為20%,該存儲器還具有對高達51維量子態的存儲能力。成果8月13日發表在物理學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高維固態量子存儲器
遠程量子糾纏,是實現長程量子通信、分布式量子計算及量子精密計量的核心資源。但由于光子損耗,量子糾纏分配的距離被限制在百公里量級。理論上,基于糾纏光子的量子存儲及糾纏交換技術構建量子中繼,可以建立千公里量級的量子網絡,但預期傳輸速率非常低。提升速率主要有兩種手段,即對量子態進行高維編碼,或使用多模式量子存儲器,但當前進展并不如意。
李傳鋒研究組2012年建立我國首個固態量子存儲研究平臺,并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光子偏振態的兩維固態量子存儲,創造了99.9%的保真度這一世界最高水平。近兩年來,他們通過優化設計和改進技術,存儲帶寬由100兆赫提升至1000兆赫,存儲效率由5%提升至20%。在此基礎上,他們利用光的軌道角動量進行編碼,首次研制出窄帶高維糾纏光源,然后將此糾纏源存入固態量子存儲器中,結果顯示三維糾纏態的存儲保真度達99.1%。
李傳鋒表示,高維軌道角動量存儲技術可用于存儲器的多模式
存儲,以提升量子網絡傳輸速率及未來量子U盤的存儲容量。利用多模式存儲,這種新穎的量子存儲器存儲容量有望超過一百萬個量子比特。本成果為固態量子存儲器的集成化、規模化應用打下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