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勞動力和土地成本價格上漲,外資企業享受的低成本紅利時代逐漸過去。與此同時,不少發展中國家希望取代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利用低價勞動力優勢來吸引外資投資辦廠,從而推動本國的制造行業發展。
因此,大批外企上演著遷徙之旅,而擁有13億人口的印度成為眾多外企遷徙的目的地。盡管印度對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充滿信心,但現實卻是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開始“逃離”印度。
近日,擁有超過100年歷史的美國最大工業公司之一的福特汽車,宣布將關閉在印度的兩家汽車生產工廠,停止在印度生產汽車。福特在印度擁有兩家汽車生產工廠,分別位于金奈(Chennai) 和薩南德(Sanand),這兩家工廠雇傭了數千位員工。其中金奈工廠占地350英畝,年產20萬輛汽車和34萬臺發動機。福特的SUV、EcoSport和Endeavour都在這個工廠生產。
福特在聲明中表示,印度市場對福特的新車的需求一直很疲軟。在印度銷售的汽車將立即停止生產,大約4000名員工將受到影響。福特預計將計入與此次重組相關的約20億美元開支。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福特汽車公司成立于1903年,主要產品有汽車和汽車零件、拖拉機、電視機、收音機、電子通訊系統、導彈控制系統、衛星和地面站設備等,是美國最大的跨國企業之一。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福特汽車以1271億美元營收排名世界第47位。
作為一家跨國性企業,福特早在上世紀90年代便進軍印度市場。當時福特與印度最大跨國集團馬恒達建立合資車企,從而打開印度市場的大門。在印度深耕接近30年的福特,為何如今選擇退出了呢?
難以在印度市場立足是關鍵因素。福特公司當初之所以到印度建設工廠,除了看中印度低價勞動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印度背后龐大的市場。作為新興經濟之一,印度的經濟總量已經躋身全球前六(2020年數據),民眾的消費能力大有改善。因此福特汽車寄希望印度消費者買單來提升銷量。
然而根據印度汽車經銷商協會聯合會(FADA)日前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個月福特在印度乘用車市場的銷量為3604輛,所占份額僅為1.42%。進入印度市場25年時間,福特占有的市場份額甚至不到2%。不只是福特,包括雷諾、本田在內的外資車企,市場份額均不到3%。印度汽車市場份額主要被鈴木和其本土品牌——塔塔控制,二者市場份額相加超過68%。
針對此次撤出在印度的生產線,福特官方給出的解釋是,過去10年間福特汽車在印度營業虧損累計超過20億美元,加上印度國內市場對福特新車型需求有限,福特汽車在印度無法找到長期可持續盈利的方法。而福特汽車的“撤退”,將對印度汽車制造業和福特汽車自身造成深遠影響。
首先,福特汽車結束在印度的生產制造,將導致大約4000名員工下崗。福特汽車印度業務可以提供成千上萬的工作崗位,一旦撤離就意味著這些工人將迎來下崗的命運。
其次,福特汽車印度經銷商面臨嚴重的損失。在印度設立一家福特汽車經銷商的費用在數百萬元人民幣,當福特汽車停止在印度業務,意味著印度總共170家經銷商所購置的硬件設備將付諸一炬。
實際上承擔最大損失的還是福特公司。除了承受過去10年經營投資損失的20億美元之外,福特汽車此番重組計劃將耗資20億美元,折合129億元人民幣。
福特汽車的撤離對印度打造“世界工廠”的愿望是個巨大的打擊,身為百年企業的福特汽車也無法在印度存活下來,這會讓其他外資企業重新衡量印度市場的價值。印度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