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上半年產銷數據均突破120萬輛。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再獲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迎來“最好的時代”。但記者調研發現,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仍有待突破,關鍵零部件還面臨“卡脖子”問題。
今后十年是新能源汽車關鍵機遇期
近年來,全球各發達國家和汽車強國紛紛轉型電動化,將其作為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的戰略性選擇。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有12個國家、25個地區宣布或制定了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我國也明確了以電動化作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方向。
從發展條件來看,我國在供應鏈體系、資源儲備、市場份額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有望通過新能源汽車實現汽車產業的“換道超車”。
首先,我國電動汽車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體系,積累了許多運營管理經驗,具有“先發優勢”。第二,我國有市場優勢。2020年全球一共銷售了約324萬輛新能源汽車,中國市場約占41.27%,排名第二。第三,我國有自然資源優勢,既是鋰資源儲備的世界第三大國,同時稀土儲備量居世界首位。“換道超車”的機會就在今后十年至二十年內,機遇期不可錯過,非常關鍵。
新能源車企仍面臨“卡脖子”問題
調研發現,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仍有待突破,關鍵零部件還存在“卡脖子”問題。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兼技術部部長王耀認為,與國外龍頭企業相比,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有待突破。“動力電池方面,我國在高比能量電池、高安全電池、長壽命電池方面仍要加大研發力度;電機系統方面,我國的高效高密度驅動電機系統等關鍵技術,相較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王耀說。
車企也反映了同樣的問題。“新能源汽車的高品質電機要求高效節能,目前電機效率達到97%的高品質電機,主要還是由歐美日的供應商提供,國內大多數主機廠無法生產。電控系統中硬件的控制器方面,中高端車型對算力和電子架構的要求比較高,中國車企的技術和國外仍有差距。”一家大型乘用車企業相關負責人反映。
在業內專家看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不僅體現在“三電”系統,其他核心零部件也存在“卡脖子”問題,高端芯片是典型代表。
上汽、奇瑞、愛馳等車企反映,如今汽車核心芯片主要依賴進口,由于國際局勢錯綜復雜、全球半導體原材料和產能日益緊張、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供應鏈等,汽車芯片存在隨時斷供風險。車企認為,芯片短缺已經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能,將作為階段性和結構性問題長期存在。
除了車用芯片,業內專家還提出了多個關鍵零部件的短板領域。專家表示,高速軸承、高端材料、智能汽車所需的毫米波雷達、軟件、傳感器,都是關鍵零部件,但我國目前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差距。而王耀也認為,智能汽車的操作系統、高端檢測設備同樣是短板。
應集中突破核心技術短板
專家表示,從傳統燃油車的發展歷史來看,我國習慣了從國外采購關鍵零部件,自己生產整車,這實際上是被別人“卡住”了汽車產業的脖子。新能源汽車不能再走這條老路,我們必須培育出自己強大的零部件產業鏈。因此,政府應該在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上有一個整體布局,關鍵零部件方面國家也要有整體部署和支持政策,建議國家在車用芯片、高速軸承、高端材料、智能汽車所需的毫米波雷達、軟件、傳感器等關鍵零部件領域進行扶持,出臺專門的支持政策。
上汽乘用車相關負責人也認為,軟件定義汽車是大趨勢。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的當下,中國車企不僅要堅持好自主研發、掌握核心三電技術,還應該把以功率半導體、芯片、軟件等為核心的電控技術作為重點發展方向,讓中國的新能源技術更加強大。
王耀則建議,集中力量突破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短板,包括高端車用芯片、高比能、高安全、長壽命動力電池以及高效高密度驅動電機系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