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熱線:0551-62672521 業務咨詢:0551-62672521 郵箱:2268263116@qq.com
Copyright (c) 2012 機電產品交易網 . 版權所有 皖ICP備12004440號-2
目前,對于小米汽車到底落戶哪里、將采用何種方式生產等問題有諸多傳言,7 月 23 日,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在微博稱 " 一切以官方披露信息為準,大家轉而告知切勿輕信。"
2020年年初,合肥因140億元大手筆抄底蔚來汽車,被稱為“中國最牛風險投資機構”,從此迎來高光時刻。同年,吉利汽車總部研發基地和生產制造基地落戶合肥。今年7月,合肥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目前,合肥集結了蔚來、大眾、長安、比亞迪、江淮、安凱、國軒高科、華霆動力、中鹽紅四方鋰電等120多家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
小米與合肥其實很有淵源。小米掌門雷軍是蔚來的創始投資人,而蔚來的總部就在合肥。此外,據安徽高新技術產投消息人士介紹,華米科技是小米生態鏈企業,“這家公司從小米生態鏈企業到順利登陸美股成為‘小米生態鏈第一股’,安徽給了不少扶持”。
自從小米宣布造車以來,國內各大城市就掀起了小米爭奪戰,不知道小米汽車最后會落戶哪個城市呢?
新能源汽車之都爭奪戰
為什么這么多城市都要在新能源車行業 " 下血本 ",或是爭做 " 新能源汽車之都 " 呢?產業本身的前景和由此衍生的產業鏈帶來的價值或許是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
新能源車最初出現在市場上時,續航里程、充電和安全等問題成為消費者 " 嘗鮮 " 路上的絆腳石,但隨著各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完善充電網絡以緩解消費者的憂慮,加上國家政策的驅動,可以說新能源車的銷量正以指數級增長。
如今,新能源車市場正逐漸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蔚來、小鵬和理想等造車新勢力交付量屢創新高,寧德時代等供應鏈企業也順勢不斷增強實力,市值一度突破 1.3 萬億大關。
國務院辦公廳此前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提出,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要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 20% 左右。而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聯合發布的的報告,2025 年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有望達到 3000 萬輛。由此可見,按照規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達600萬輛左右。
中汽協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 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為 136.7 萬輛,也就是說,到2025年,新能源車市場將較2020年擴大約4.3倍。
市場的擴大則意味著投資、產能、收益的增加,給各城市帶來最直接的利好包括促進就業,拉動 GDP、增加稅收等。
如果將時間線拉長來看,或許更能理解新能源汽車之都爭奪戰的意義。眾多互聯網公司的入局正推動汽車行業朝著智能駕駛、第三生活空間的方向變革。
換言之,之后汽車行業的上下游或將會出現更多科創類企業,而車企扎堆的城市對這類企業的吸引力或許會更大一些,科技實力的增強則更有利于推動城市的產業升級。
這么大塊蛋糕,錯過了實在可惜。
從目前新能源汽車與各城市的 " 聯姻 " 地圖上來看,上海、合肥、西安和武漢四個城市的 " 贏面 " 似乎比較大。
上海在科技、人才和運輸方面優勢無需贅述,如同上汽、威馬的眾多車企都將總部或研發中心設立在此處,工廠則選擇設立在二三線城市,如威馬汽車的工廠選址在溫州和黃岡。
合肥、西安和武漢等城市則一直靠本身的工業基礎和在資金及政策上的支持吸引車企的研發中心或生產基地的入駐。
如今,傳出小米將 " 牽手 " 合肥的消息并不是空穴來風,畢竟雷軍投資的蔚來與合肥的合作就實現了雙贏。
如果小米真的落戶合肥,可依靠其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集群效應,更好更快地將研發成果落實到生產,加上已入駐合肥的 " 老朋友 " 蔚來在換電模式上的布局,若二者合作,或許能幫助小米更好的在這個風口 " 起飛 "。
7 月 28 日,雷軍發布微博,為小米汽車自動駕駛部門的招聘 " 打廣告 "。其實,一個多月前,小米官方網站就發布了多條自動駕駛領域職位的招聘信息,且都在前方加上了 " 急 " 字的圖標。
如今,雷軍親自發微博招賢納士,暗示著小米汽車項目正穩步推進,小米最終將和哪座城市 " 牽手 " 成功也即將揭曉。
目前,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在地域上的劃分基本都已塵埃落定,從整體上來看,除了魔都上海,其他主要城市間的實力似乎仍處于相互制衡的狀態,在新能源汽車之都的爭奪戰中,新玩家小米或是率先打破平衡的關鍵籌碼。
客服熱線:0551-62672521 業務咨詢:0551-62672521 郵箱:2268263116@qq.com
Copyright (c) 2012 機電產品交易網 . 版權所有 皖ICP備12004440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