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過去10年,平均GDP增速一度高達7%,在主要的經濟體(前10)里面排名第一,被認為是創造了新興經濟體的神話。不過,目前這個神話正在破滅。根據印度經濟中心日的預測,目前印度的經濟硬性指標已經處于歷史低谷,服務業和制造業更是遭遇重挫,國際普遍認為,印度經濟已經處在極為危險的巨變之中。最新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8月,印度制造業同比下降超過40%,房地產、國際貿易、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領域的經濟活動也已經嚴重下降。印度聯邦和企業債券在2020年前8個月的債券總流出額已經超過137億美元。這無疑是讓印度經濟雪上加霜。據IMF的預測,預計印度的GDP今年會倒退8%左右,創下20年來的最差記錄。更為讓印度人擔憂的是,資金似乎有加速撤離印度的跡象。
如果從宏觀經濟領域分析,印度的經濟“雪崩式”滑坡似乎是受到了全球疫情的影響。但這絕非是主要因素,與同是資本主義體制的美國經濟類比,美國盡管市場經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金融一直處于極度活躍的氛圍當中。甚至在7-8月份之間有幾次美股異常“繁榮”的表現。在制造業、服務業等實體經濟無法對貨幣保值的時候,大量資金涌入股市、基金當中,造成了美股這種反常的情況。然而印度卻恰恰相反,實體經濟下滑之后,資金并沒有涌入金融領域。甚至有一部分債券開始外流。就連印度本國的經濟分析師都不看好印度金融本身,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印度經濟更深層次的隱患。
印度金融沒能在實體經濟下滑的時候承擔“泄洪”的作用,有很大可能是印度本身的金融普及并不夠。2018年左右,印度才全民普及了銀行卡,但是部分人仍然選擇儲存現金,而非把錢存在銀行卡里。金融知識的匱乏讓民眾在面對實體經濟萎縮的經濟環境時根本想不到把錢放到金融領域進行避險。而另一方面,印度的制造業下滑的幅度太大,短時間內資金、政策無法及時從央行補充到市場。這就導致部分資金鏈并不是很牢固的企業出現資金短缺的問題。企業資金短缺,又無法在制造業方面獲取更多訂單,而已經生產出的產品由于各種原因無法運出去。最終導致大量企業無法償還銀行貸款。印度目前的壞賬率將有可能飆升700個基點以上。這對于已經苦不堪言的實體企業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