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省圍繞建設制造強省,引導企業秉持“做專才能做精、做精才能做強、做強才能做久”的理念,持續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程,培育了一批創新能力強、特色突出、在國內細分市場占有優勢地位的行業“配套專家”、“單打冠軍”和“科技小巨人”, 有力地促進了全省工業經濟發展。
一、專精特新企業成為安徽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主力軍
目前,全省已累計培育認定1700戶 “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根據安徽省企業生產運行分析系統監測,目前有1640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正常生產運營。截至2017年底,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總資產已達3363億元,同比增長14.9%。2017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161億元,同比增長14.5%;利潤總額287.8億元,同比增長16.9%,呈現出資產、就業、速度、效益全面上升的良好態勢。1640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雖然僅占全省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數量的8%,卻貢獻了9.6%的主營業務收入和12.6%的利潤,小塊頭煥發了大能量。
從經營規模看,企業經營規模較為集中,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戶均主營業務收入為2.54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62戶,占比4%;5億元-10億元144戶,占比9%;1億元-5億元783戶,占比47%;5000萬元-1億元293戶,占比18%;5000萬元以下358戶,占比22%。
從發展速度看,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營業收入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平均增速達到15%。其中,30%以上的430戶,占比26.2%;10%-30%的480戶,占比29.3%;10%以下的730戶,占比44.5%。
從經濟效益看,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利潤總額為287.8億元,戶均利潤為1755萬元。其中,5000萬元以上139戶,占比8 %;2000萬元-5000萬元238戶,占比15%;1000萬元-2000萬元237戶,占比14%;500萬元-1000萬元257戶,占比16%;500萬元以下769戶,占比47%。
從企業分布看,區域和行業較為集中。
——區域分布較為集中,江淮地區數量最多,皖南地區次之。其中合肥、蕪湖和安慶位居前三,分別占比13.59%、9.24%和8.94%。
——行業分布較為集中,裝備制造644戶,占比39.2%;輕工537戶、占比32.6%;電子信息110戶、占比6.7%;醫藥89戶、占比5.4%;化工111戶、占比6.8%;冶金57戶、占比3.5%;建材 49 戶、占比3%;紡織48戶、占比2.9%。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我省專精特新企業之所以表現不俗,主要得益于持之以恒做專做精、創業創新,主要表現在:
一是堅守“專”,專注核心業務深耕細分市場。“專”,即專注核心業務,采用專項技術或工藝,提高專業化生產水平,深耕于產業鏈中某個環節或某個產品,為大企業和產業鏈建立專業化協作配套關系,在細分市場中具有專業化發展優勢。省“專精特新”企業主導產品銷售收入均占企業銷售收入的一半以上,并且主導產品在細分市場領域內達到了全國前列或安徽省前列。
二是追求“精”,精良產品精準服務贏得市場。“精”,即精細化生產、精細化管理、精細化服務。樹立“工匠精神”,增強“精品制造”能力,以美譽度高、性價比好、品質精良的產品和服務在細分市場中占據優勢。其中,有871戶企業參與、主導制定修訂國際標準19項,國家標準835項,行業標準1936項。通過多年努力,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123戶企業擁有“中國馳名商標”,588戶企業擁有“安徽省著名商標”,616戶企業擁有“安徽名牌”產品。
三是聚焦“特”, 人無我有、人優我特、以特取勝。“特”,即采用獨特工藝、技術、配方或原料,研制生產具有地方或企業特色的產品;聚焦特色優勢,培育自主商標品牌,重視知識產權,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核心競爭力。這批企業中,有1023戶企業利用特色資源和傳統技藝,采用獨特工藝、技術、配方或原料,研制生產具有地方特色或企業特色的產品。
四是創造“新”, 瞄準市場需求快速響應、持續創新。“新”,即“創新化”,建立創新機制、培養創新團隊、推進創新成果轉化、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研發投入上,省“專精特新”企業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平均達到3.3%,其中,52%的企業高于4%。新產品、新服務的數量達21152個,新的生產工藝數量占生產工藝總數的比例平均達43%。知識產權上,1700戶企業共擁有9341項發明專利,29013其他專利(軟件著作權、實用新型)。擁有省科技成果1987個,省級新產品2857個,科技成果產業化數量達17093個。通過持續不斷的創新發展,省“專精特新”企業中已培育1185戶高新技術企業,1231家企業研發中心,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83家。
二、堅定不移支持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一是加強培育指導。堅持梯次培育、動態管理,按照儲備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則,打造具有持續創新力和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群體。繼續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程,指導各市開展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培育入庫“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0戶,并擇優認定 “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00戶。依托安徽工業云平臺,建立完善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運行監測體系。
二是增強創新能力。鼓勵中小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術攻關聯盟”,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建立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技術改造,鼓勵企業通過融資租賃等方式加快裝備改造升級步伐。推進“機器換人”,全省每年組織“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3000臺。
三是提升質量品牌。引導企業牢固樹立質量第一意識,推進企業對標生產,支持企業主導制定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行動和安徽工業精品培育提升行動。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施商標品牌發展戰略,建設商標品牌公共服務平臺,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建馳名商標、省名牌產品,申報中華老字號、安徽老字號。
四是完善服務體系。加快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立覆蓋全省的網絡化智慧化企業服務平臺。推進服務平臺專業化、品牌化建設, 建立健全服務規范、評價和激勵機制,重點培育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200家,完善政策咨詢、創業創新、投資融資、管理診斷、檢驗檢測、人才培訓等各類服務功能,為中小企業提供質優價廉的普惠服務。
五是促進協作配套。鼓勵大型制造企業、互聯網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合作搭建制造業創新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高端裝備使用、原型設計開發、生產工藝咨詢、產業鏈配套等服務。鼓勵“龍頭+配套”協同發展,舉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與大中型企業配套合作項目對接活動。幫助企業開拓市場,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參加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暨展覽會等大型展會。
六是提高管理水平。按照培訓精準化、模塊化、系列化的要求,依托知名高校和專業培訓機構,組織開展專精特新領軍企業家和經營管理人員培訓,培養一批具有戰略眼光、開拓精神、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企業家,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七是強化資金支持。擇優對省認定的“專精特新”企業,每戶給予一次性獎補50萬元。對在省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的專精特新企業,每戶給予一次性獎補20萬元。支持制造業中小企業開展設備融資租賃業務,采取補貼等方式,對融資期限3年期及以上業務,按照融資規模8%的比例對融資租賃中小企業進行補貼。運營省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主要投向省“專精特新”企業和優質中小企業。
八是優化金融服務。開展中小企業金融知識普及教育活動,分階段、分層次對專精特新企業開展教育培訓。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大力推廣“稅融通”、續貸過橋資金及新型政銀擔業務等金融創新產品。發揮小額票據貼現中心作用,緩解專精特新企業小額票據貼現難、貼現貴。開展應收賬款融資,推動供應鏈核心企業主動確認中小企業應收賬款,擴大應收賬款融資規模。建立專精特新企業融資需求庫,定期向銀行等金融機構推介。
更多行業資訊,請點擊關注:機電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