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里有一個右手拿著啞鈴的男人在健身”。
12月21日,在AIChallenger全球AI(人工智能)挑戰賽的會場中,一位參賽選手展示的PPT出現了這樣一句話。這句話是利用深度學習、經過訓練后的人工智能(計算機系統),根據主辦方提供的照片所描述出來的一句話。
如果按照行業劃分,這種識別、描述圖片的技術屬于計算機視覺的一種。在上世紀80年代第二次人工智能熱潮褪去后,人工智能的發展便開始沿著機器視覺、自然語言理解等不同分支方向發展。
2012年神經網絡(一種模擬人類大腦神經網絡的機器學習技術)的出現為第三波人工智能熱潮的興起提供了契機。憑借著硬件設備計算能力的突飛猛進以及數據存儲量的增長,人工智能的商業應用案例不斷出現,在圖片識別、語言翻譯等多個領域,這種技術已經展現了其難以替代的價值。
更多的價值目前仍然都逗留在資本層面,投資機構和互聯網巨頭源源不斷把資金投入人工智能以及與此相關的領域。商業公司也樂于宣布自己的AI戰略——剛剛完成一輪40億融資的滴滴即宣傳自己會加大對于AI交通的投入,甚至于計算機科學、電子工程相關專業的學生偶爾也會表示自己學習的是人工智能專業。“對行業外的人會說我們學的是人工智能,但是在學校里很少會用到這個詞,只會提到具體的專業”,帥靖文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帥靖文是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專業研究生三年級的學生,他也是AIChallenger全球AI挑戰賽的參賽選手之一,在過去的半年時間中,這已經是他參加的第三次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的比賽。隨著人工智能概念的興起,各種各樣的競賽不斷出現,絕大部分的比賽都由互聯網企業或者投資機構舉辦。
舉辦人工智能比賽的企業希望能夠為這一行業儲備更多的人才。在人工智能概念興起后,中國相關領域的畢業生變得格外緊俏,工信部教育考試中心副主任周明在2016年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在AIChallenger的會場外也可以看到互聯網企業擺放的招聘廣告。“我們希望能夠在三年之內看到中國的青年AI科學家,可以跟美國在一個平臺上競爭,達到世界領跑的高度”,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在AIChallenger會場上表示。
熱浪來襲
創新工場是AIChallenger挑戰賽的舉辦方之一,李開復本人也是這波人工智能熱潮最早的支持者之一。
從2016年年初開始,李開復就頻繁地出現在各個投資會場,宣講他的人工智能概念,其中頻繁被媒體引用的一頁PPT內容是:人工智能將會代替多少職業?
盡管在2016年年初Alphago讓人工智能一戰成名,但至少截至去年年中,投資圈對人工智能的熱情還未被完全釋放,一家投資機構嘗試在2016年上半年舉辦一次人工智能的峰會,就因為響應者寥寥而中途作罷。
但是,進入下半年,投資領域的人工智能熱開始蔓延,高校內計算機科學、電子工程等專業的學者開始頻繁被邀請到投資會場上進行人工智能的介紹,一位計算機視覺的研究者在一周的時間中,連續三次接到會議的邀請。同時,資金開始不斷涌入這一領域,一大批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公司出現。根據麥肯錫的報告顯示,2016年科技巨頭在人工智能上投入了200億到300億美元,其中90%花在了研發和部署上,另外10%則花在了人工智能并購上。VC和PE融資、撥款和種子輪投資也在快速增長,盡管基數很小,但已經增長到了總共60億到90億美元。
政策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的加強。2016年5月,工信部等四部委發布了《“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7年年初,人工智能被寫入了政府報告中,而在7月份國務院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按照這份規劃所制定的目標,到2030年中國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智能經濟、智能社會取得明顯成效,為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經濟強國奠定重要基礎。
人才緊缺
羅若天是豐田工業大學芝加哥分校的博士生,他所學習的專業是計算機視覺專業,這是人工智能領域里面被認為具有極大商業價值的分支領域,目前已經有醫療、安保方面的應用案例。在最近的數年時間中,要申請羅若天所讀專業的難度已經變得越來越大。
計算機科學專業以及電子工程專業是目前人工智能人才的主要輸送地。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劉洋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在人工智能概念大熱后,報考計算機科學專業的“高考狀元”數量有明顯的增長。
資本市場受寵的現狀,讓人工智能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就業領域。帥靖文對經濟觀察報表示,他所在的專業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畢業生會選擇去人工智能相關的創業公司工作。另一名人工智能方面的教授也對經濟觀察報表示,2016年其所在的專業畢業生收入有了明顯的增長,這也讓在校的學生不斷上調了自己對薪金的預期。
人才價格的不斷上揚,顯示了人工智能領域人才緊缺的現狀。2017年12月,騰訊發布了一份《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書》,這份白皮書顯示,全球AI領域人才約30萬,其中,高校領域約10萬人,產業界約20萬人,而市場需求則在百萬量級。這種緊缺將會在未來一段時間中持續,白皮書的數據顯示,全球共有367所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每年畢業AI領域的學生約2萬人,遠遠不能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為此,產業界開始不斷通過組建研究院或者進行大賽的方式來推動人工智能人才數量和質量的增長。此次舉辦的AIChallenger即出于這樣一個目的。根據會議舉辦方提供的數據,今年的AIChallenger合計參賽隊有8892支,參賽選手即重復參賽的人次一共有106790名,其中國內選手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