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指出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堅持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那改革如何深化,我們就要把目光投向上海,投向浦東新區,這里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新區,第一個自貿試驗區,可以說浦東是為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興,浦東的每一項改革創新,都要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為全國改革探路。
生產線24小時無人作業生產C919大飛機零件40種零件可同時生產
這里是上海市浦東新區飛舟路317號,晚上五點,已經到了工廠下班的時間,忙碌了一天的工人們陸續離開車間,準備回家。
不過,這座工廠的生產工作卻并沒有隨著工人的收工而停止。
此時,在工廠的一個角落里,一臺機器人正在按照預先設置好的程序,自動將生產完畢的零部件運送到操作臺上,這些零件就是用來制造C919大飛機的。
在這個智能化車間里,工人已不是主角,只需幾個人執守,這些機械手臂就可以24小時無人運轉。
2017年5月5號14時許,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一架白色大型飛機上。啟動、滑行,直上云霄。我國首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干線飛機——C919成功首飛。
C919成功首飛的背后,離不開科研人員日日夜夜的努力,也離不開每一家供應商的付出,這個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飛舟路317號的工廠便是其中的一家。
上海上飛飛機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閆峰:這個零件是一種鈦合金的零件,它主要是應用在我們里面的應急門,應急門有個機構,機構里面的一個小的一個搖臂。
除了飛機零部件,閆峰和他的團隊還給國內多種飛機制造提供工藝裝備。所謂的工藝裝備,簡單說就是制造飛機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輔助工具,沒有它,就無法制造飛機。
2016年,這家工廠搬遷到了上海市浦東新區臨港重裝備產業區。除了考慮公租房等吸引人才落戶的政策外,他們更為看重的是未來浦東新區以大飛機制造為核心的產業集群。
閆峰:像現在商飛的整個策略它就是叫小部件大協作,那么會需要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參與到整個飛機的制造過程當中。
航空業被譽為工業之花,是一個國家制造能力和科技創新的綜合體現,這是中國第一次自力更生生產大型飛機,整架C919飛機一共需要上百萬個零部件,但是每個零部件所需的數量并不多。為了適應這種生產模式,2016年,上飛打造了這條智能生產線,不僅可以實現24小時無人化作業,而且通過調整局部設置,這條生產線可以同時完成多種不同種類零件的生產。
上海上飛飛機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智能車間主任薛巖:我們可以一臺機床和一條產線同時在線加工,40甚至更多種類的零件。
整個智能車間最大的亮點是公司自主研發的零點定位系統,可以保證機械手重復定位精度小于2微米,這個精度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直徑的三十分之一,從而大大提高了零件制造的精準度。
不僅無人化生產,還可以無人化檢測,剛剛生產完一個零件,機械手馬上將零件抓取到三坐標系統進行精度測量。如果精度不達標,系統會自動判定進行二次返修甚至是淘汰。
薛巖:在這個點位我們形成了一個橘黃色的一個小信號,這個系統就是已經自動判別它說,這個零件是可以返修的,等機床空閑了之后它就會將這個零件抓取回機床進行二次加工。
2016年年底正式投入使用以來,這條智能生產線已經累計完成138項各類飛機零件項目,能源利用率提升了30%,產品不良率降低了80%。隨著c919的投產,這家公司正在計劃新增4條類似的智能生產線。
國際最高標準世界一流水平5G芯片將從浦東走向全球
6年前,大飛機項目落戶浦東,將一片灘涂建成了一座座現代化的飛機總裝車間,也吸引著眾多上下游企業在浦東和周邊的城市落戶,浦東有望打造一個上千億的民航產業集群。今天的浦東,從大飛機,到集成電路,再到生物制藥,產業不斷創新升級,對標國際最高標準、世界一流水平,浦東張江正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
《經濟半小時》記者王海濤: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上海市浦東新區外高橋自貿區,這家工廠就是2016年高通成立的全球首家芯片測試工廠。
芯片的生產工序通常包括三個環節:芯片代工制造工序、芯片封裝工序和芯片測試。
進入測試車間,記者首先要換上隔離服,并進行風淋除塵操作。這座測試工廠一共有兩個測試車間,分別為晶圓測試車間和成品測試車間。其中晶圓測試車間的潔凈度要求最高,為千級無塵室,也就是說微塵數量被嚴格控制在每立方米1000個以內。
高通通訊技術(上海)有限公司資深經理金峰:你看到它晶圓上面的話它有一顆顆綠的紅的格子,每一個格子就是一顆集成電路芯片,測試完以后好品它會顯示為綠顏色,差品的話它就是紅顏色。
測試后的一個個晶圓經過切割、封裝等工序,便成為一塊塊芯片成品。這些芯片將在成品測試車間進行下一步測試。今天這些機器正在測試的是高通驍龍系列芯片。
這個測試平臺一共有八個探頭,一次可以同時測試八張芯片。測試合格的芯片將會放入手機中進行系統測試,這也是芯片交付客戶之前的最后一個測試環節。
作為全球領先的芯片設計公司,這是高通第一次涉足芯片制造的測試環節。
美國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如果能夠在上海就近的這個完成的話,能夠加快我們自己產品的上市,而且能夠提高我們對于客戶的服務。
目前,高通正在研發新一代5G芯片。未來5G芯片也將進入這家位于浦東新區的測試工廠,在這里完成測試并走向全球客戶。
孟樸:等到5G時代到來的時候,高通的芯片能夠支持5G,所以我相信它們在這個測試過程中,一定也會再經過上海測試中心來完成。
就在高通的這家測試工廠對驍龍系列芯片進行相關測試時,距離這里11公里的地方,在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內展訊全球硬件測試中心里,展訊的工程師們也正在對一款與英特爾合作的4G手機芯片進行測試。
2016年上海市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首次超過千億元,作為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最重要的集聚地,浦東新區集成電路從設計業、制造業、封測業到設備材料業各環節占全市比重均超過50%,其中設計和制造業均超過70%。
正是這一區位優勢,吸引了包括高通在內的集成電路行業巨頭入駐浦東新區,推進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
孟樸:我覺得政府對產業的支持的力度和各個公司在上海的集中度,這個是上海發展半導體產業的一個好的一個優勢。然后第二個就是人才,第三個就是我覺得,上海的半導體產業,它比較齊全,就是不管從設計生產、晶圓生產,還有封裝測試,它每一個環節都有。
“上海光源”全國獨一無二吸引500多家生物藥廠蜂擁而至
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里有兩多,半導體工廠多,藥廠更多,這里聚集了500多家生物藥廠,也被稱為中國藥谷。而支撐這些藥廠做新藥研制的竟然是一束極為特殊的光。
畫面中這個海螺一樣的建筑就是上海光源,2004年由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設,2009年正式對用戶開放。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邰仁忠:實際上我們簡單來講它就是個超級顯微鏡,我們從最小的,我們可以看這個,大家可以肉眼看不到的我們電子的結構,我們還有電子還有自旋,之后我們還可以看原子,我們還可以看分子。
這是國內最先進的“超級顯微鏡”,它就相當于超級x光射線,可以幫助科研人員從事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等多學科的前沿基礎研究。從高鐵的黑匣子,到埃博拉病毒,這些看似不相關的研究都可以在上海光源中進行。
來自湖北工業大學的研究團隊,為了得到這次在光源的研究機會,他們在一年半前就提交了課題研究申請。
湖北工業大學教授蘇正定:因為上海光源的這個射線的能量比較高,分辨率比較高,所以說國內只有這有。
由于需求火熱,每個研究團隊一次只能在光源中使用6個小時的時間。這6個小時的時間雖然是免費使用,但是對于蘇正定的團隊來說,卻是價值連城,每一秒都不能浪費。
上海光源一期建有15條光束線18個實驗站,國內外已有2000多個課題組、1.6萬名科研人員利用上海光源在十幾個學科領域開展了實驗研究。目前上海光源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中,將新建16條光束線和25個實驗站,預計2021年全部完成。
這里是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李小英主任正在帶領團隊開展一款全新的2型糖尿病口服藥物臨床三期試驗。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二期的一個研究結果,那么可以看到就是隨著劑量的一個增加,可以看到它的降糖的效果逐漸逐漸是明顯的
中國目前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公布的第八版全球糖尿病地圖,全球糖尿病成人患者(20-79歲)從2000年的1.51億增長到2017年的4.25億人,其中中國糖尿病成人患者(20-79歲)多達1.144億,占到全球糖尿病患者的四分之一。
從醫三十多年,李小英一直和各類糖尿病患者打交道。他發現目前市面上治療糖尿病的藥物雖然多,但依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急需更多的原創新藥的誕生。而這款正在進行臨床三期實驗的口服藥物如果順利通過臨床試驗,未來就有可能造福更多的糖尿病患者。
李小英:目前的這些藥物還不能完全控制我們目前的糖尿病的現狀,需要有一些新的藥物,因為每一個藥物可能它適用的糖尿病人群不完全一樣
目前這一藥物已經成功入選科技部“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新藥的知識產權屬于這家位于浦東新區的生物制藥企業,公司的創始人是首批國家千人計劃評選專家陳力。
華領醫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陳力:我們目前研究的這個產品叫做葡萄糖激酶活性調節劑,那你會說葡萄糖激酶是個什么東西,對吧?為什么它在糖尿病的治療中間很重要?那葡萄糖激酶你可以把它認為是人體血糖它這個調控的一個傳感器,就相當于咱們這個樓對吧?我們要控制我們樓的這個溫度。
陳力曾經在全球第二大制藥企業羅氏工作了20多年,專門負責新藥開發。2010年他離開羅氏后,創辦了華領醫藥。然而和國內一般的生物制藥企業不同,在這家生物制藥公司里,既沒有自己的實驗室,也沒有自己的工廠,從動物實驗到藥物生產,全部交給外包公司完成。而這也是陳力最終將公司設立在上海市浦東新區的重要原因。
陳力:你比如說上海藥物所,國家安評中心,以及我們迪賽諾藥廠,就在我們離這里不遠幾百米的地方。這些公司它們都不是我華領醫藥的公司,但它是我的合作伙伴。
陳力希望,借助上海浦東新區的政策、科研優勢,自己開發的這款新藥能夠早日造福于國內乃至全球的糖尿病患者。
“智能制造?對不起 我們需要的是智能和“智造””由機電設備網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更多行業資訊,請點擊關注:機電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