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能源發展面臨資源緊缺、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嚴峻的挑戰,最根本的解決方案就是實施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日前,《全球能源互聯網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正式發布,作為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中國倡議,全球能源互聯網將全面對接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解決方案和行動指南,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落實“一帶一路”建設、應對氣候變化產生巨大作用。
能源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一帶一路”能源建設必將在基礎設施、合作模式等方面創新推進,為我國進口能源拓展多元化渠道,并且擴大“一帶一路”沿線能源出口國的國際市場,能源合作必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人民帶來顯著的經濟與社會福祉。
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時機成熟
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實質是“智能電網+特高壓+清潔能源”,智能電網是基礎,特高壓是關鍵,清潔電源是根本。當前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在技術、成本、市場、政治等各個方面已經具有了可行性。近年來光伏電池轉化效率每年以1~1.5個百分點速度持續提高,海上風電單機容量不斷提高,8兆瓦風機已經投入商業運行,9.5兆瓦風機已經研制成功。全球風電、光伏發電成本在過去的5年里,分別下降了30%和75%。特高壓技術的成熟,極大的提升了電網的電能傳輸、市場交易和優化配置能力。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提供了條件。除此之外,世界各國積極行動。中國提出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達到20%,歐盟26個國家承諾2020年以后不再建設燃煤電站。
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表示,科技進步正在全球范圍內減少能源系統的成本,新技術、新的商業模式和能力建設的新方法都是改變世界和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通過智能電網實現全球能源互聯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一個有效途徑。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劉振亞提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事關人類前途和命運的重大戰略舉措,將帶來能源領域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變革,既面臨清潔能源加快發展的歷史機遇,也面臨從理念、技術到實踐的巨大挑戰,必將經歷一個形成共識、凝聚合力、共同行動的發展過程。當前,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條件已經具備。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表示,能源資源與能源消費逆向分布也決定了互聯、互通是大勢所趨。亞歐非大陸85%水能、電能、太陽能資源集中從北非經過中亞-俄羅斯-遠東,與赤道呈45度角的能源帶上,而復核主要集中在東亞、南亞、歐洲、南部非洲地區,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優化資源配置的必然選擇。
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成績斐然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包括加大煤炭、油氣、金屬、礦產、傳統能源資源勘探資源開發,積極推動水電、核電、水電、太陽能清潔、可再生能源,推進能源、資源就地加工的轉化合作,要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加強能源資源的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根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預測,到2040年,“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年均新增裝機將超過8000萬千瓦,將成為全球電力增長最快區域。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的石油數量不斷創歷史新高,占到我國石油進口的65%左右,成為我國石油進口的最主要來源。同時,我國不斷加大成品油出口市場開拓力度,2016年成品油出口額達193億美元,70%左右出口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對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成品油出口呈現快速增長勢頭,滿足了這些國家快速增長的成品油需求。
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成績斐然。中緬油氣管道項目是“一帶一路”倡議在緬甸實施的先導項目,并已投產使用。中緬油氣管道將來自中東地區的油氣避開馬六甲海峽,從緬甸經陸路直接輸送到中國。目前,中國和中亞天然氣管道建設打造了綿延上萬公里的“能源絲路”,保證了沿線4億人口的生活燃料供應。
中俄原油管道改變了過去中國主要靠鐵路運輸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歷史,不僅輸送量大幅提高,運輸成本也大大降低。中巴經濟走廊在能源領域規劃了17個優先實施的項目,目前11個項目已經陸續開工建設,絕大多數項目將于2019年底前完工,屆時將極大地緩解巴基斯坦國內能源短缺的現狀,造福巴基斯坦廣大民眾。
將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平表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能夠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煤、電、水、風、光等各類能源轉化為電,并遠距離傳輸,最大限度的提高能源的效益和經濟性,以帶動各國的經濟、產業發展。
全球能源互聯網合作發展組織研究院副院長周原冰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能夠推動各國能源發展戰略、政策、標準有效的對接,加強區域的能源合作,促進政策溝通,能夠發揮重大工程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增進國家之間互信和協作,推動跨國聯網和電力互聯互通,促進設施連通。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亞、歐、非能源互聯互通格局。清潔能源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跨國、跨度的電力貿易規模顯著提高,商業模式和金融模式進一步創新發展,有效支撐實體經濟發展。能夠建立跨國電力市場,擴大能源和電力交易規模,實現清潔能源,大規模的優化配置,促進貿易暢通。能夠搭建基礎設施投融資新平臺,開辟綠色金融發展的新領域,促進資金融通,能夠解決無電人口通電和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從而促進民心相通。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因此,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加強能源合作,將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帶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電動汽車等新興戰略產業發展,為中國及世界經濟發展和轉型增添強大動力。
來源:本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