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新時期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略部署,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變革生產關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全國制造業“雙創”建設成效明顯,已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形成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支撐。
制造業“雙創”建設特點
近年來,我國加快支持面向重點行業領域的大型制造企業“雙創”平臺和面向中小企業的雙創服務體系建設,涌現出了多種大企業“雙創”新模式。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重點行業骨干企業“雙創”平臺普及率接近60%。
制造業雙創建設路徑從單環節突破向體系化演進。大企業在“雙創”平臺建設時,往往從需求最為迫切、條件較為成熟、創新資源最為充足的研發環節入手,通過研發設計工具的應用,推動創新業務突破研發部門邊界,逐步覆蓋制造、采購、營銷等部門,從而形成協同創新模式。中信重工通過構建“雙創”平臺,組建了技術創新團隊、勞模工作室、大工匠工作室和工人創客群,大幅度提升了公司技術創新效率。海爾、榮事達通過構建“雙創”平臺,建立了資源共享、利益分享機制,推動自身封閉的創新系統向社會開放,促進形成涵蓋內部員工、外部團隊的社會化協同創新方式。
建設模式加速向創客化發展。企業在構建“雙創”平臺過程中,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扁平化、網絡化、去中心化的特性,把生產與消費無縫鏈接,把散亂小的供給與復雜多變的市場需求有效對接,同時引入分享、眾扶、眾創、眾籌等模式,激發和調動每一個體的積極性,推動創新向更靈活、更快速、更貼近用戶的方向轉變。大唐創新港、三一重工構建了“線下實體空間+線上孵化平臺+‘雙創’服務”,旨在提供全要素立體化的“雙創”服務。中航愛創客平臺通過采用眾創眾包模式,為中小微企業、傳統轉型升級企業提供科技成果轉化、資源對接、資源交易、項目孵化等綜合服務。
建設主體積極參與推動形成生態體系。大型制造企業在建設“雙創”平臺過程中,主要面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以整合產業鏈資源和業務協作為核心,旨在構建大中小企業協同共生的創新體系。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參與建設的“雙創”平臺,主要基于技術、人才、市場等方面的要素資源優勢,為中小企業提供資源、技術、金融等服務。這些平臺不僅集聚整合了各類要素資源,而且加強了與中小企業的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等合作方式,促進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發展的生態體系。“創客中國”通過運用云設計、網絡制造、3D打印、開源技術,支持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協同制造,實現個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產。
“雙創”平臺從技術支撐轉向牽引新型制造模式發展。“雙創”平臺通過集眾智、匯眾力,不斷挖掘企業創新發展潛力、增強創新發展動力,牽引傳統行業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帶動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3D打印等新技術創新發展,成為以協同化創新、網絡化制造、平臺化服務為特征的新型制造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中核集團,長安汽車、華為、三一重工、濰柴、吉利等企業建設了數字化協同研發平臺,不僅形成了支撐企業核心業務開展、面向產業鏈協同創新的技術平臺,還依托平臺開拓附加值更高的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三一重工、徐工等大企業通過建立“雙創”平臺,拓展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線遠程監測診斷運維等服務,實現從提供單一產品向提供系統集成和整體解決方案的服務化轉型。
制造業“雙創”建設成效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制造業“雙創”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和全面推進,創業創新能量充分釋放,牽引帶動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3D打印等新技術創新發展,日益成為以協同化創新、網絡化制造、平臺化服務為特征的新型制造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制造業“雙創”發展的良好格局已形成。
制造業“雙創”步入深入實施、百花齊放階段。截至目前,在多種舉措的支持下,各地紛紛制定政策措施支持“雙創”平臺建設和應用推廣。廣東省積極推動大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引導大企業建設眾創孵化平臺,引導各方力量參與創新,帶動產業鏈協同創新。福建省加大制造業“雙創”財稅支持力度,為企業“雙創”平臺建設運營提供固定資產加速折舊、進口稅收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河南省出臺《關于支持大中型工業企業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突出抓好載體、主體、平臺、服務、機制五個關鍵環節,實施“雙創”重大工程。
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制造業“雙創”新模式初步形成。當前一些領先的大型制造企業、基礎電信和互聯網企業憑借各自基礎和優勢,積極探索“雙創”建設路徑,“雙創”新模式不斷涌現。在大型制造企業“雙創”平臺構建方面,形成了協同創新型、管理變革型、產業鏈整合型等平臺建設模式。在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雙創”服務生態構建方面,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通過網絡化生產能力要素配置平臺,實現產業資源實施的在線監測、需求精確匹配,有效改善產業鏈運轉效率不高、產能過剩等問題。以數碼大方、索為云網等為代表的共性技術共享型企業基于自身制造技術和知識優勢,發展面向制造企業的“雙創”服務平臺及解決方案,提供軟件按需取用、在線協同合作、技術資源交易和專業知識自動化等共享服務。
“雙創”建設與區域合作成效明顯。近年來,通過試點示范、部省合作、政企合作等方式,制造業“雙創”平臺加快在重點區域落地。在試點示范方面,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設第二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的實施意見》,選擇地區類、高校和科研院所類、企業類共45個雙創區域示范基地,積極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創業模式和典型經驗。在部省合作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廣東省簽署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協議》,聚焦大企業“雙創”,以廣州市為依托,創建首家國家互聯網創業創新示范區。在政企合作方面,一些大型制造企業依托完備的制造能力體系與健全的產業鏈條,將“雙創”平臺推廣、市場開拓與地方“雙創”工作有效對接,實現大企業技術、產品、能力的落地轉化,更好地服務地方產業提質增效升級。
“雙創”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建設。2016年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印發《關于推動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地方培育和建設3000個省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構建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孵化與產業化相結合的“雙創”生態服務系統。2017年3月,中國制造企業雙創發展聯盟成立,聯盟整合多方資源,在服務行業管理控制工程網版權所有,組織技術協同攻關,加強技術標準、應用推廣、先進模式等方面交流合作中發揮重要橋梁作用。此外,制造業創新中心圍繞建設資源共享、互聯互通的公共服務平臺,為制造業“雙創”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制造業雙創發展及對策建議
總體來看,我國制造業“雙創”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著一些亟待克服的困難與問題,在匯聚整合創業創新資源以及帶動技術產品、組織管理、經營機制、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的潛力遠沒有發揮出來,亟須提早布局、整合資源、重點突破。
第一,實施精準施策。針對不同行業特點和企業需求,研究制定精細化的支持政策。一是研究完善制造業“雙創”平臺中長期目標、發展路線圖和階段性政策,形成穩定連續的支持政策。二是制定制造業“雙創”平臺培育行動計劃和實施方案,明確工作機制和實施路徑。三是制定制造業“雙創”平臺建設指南,明確建設方向和建設重點,制定平臺參考體系架構、共性核心支撐技術、業務流程、建設與運用模式,為各行業“雙創”平臺建設提供指導和參考。四是研究制定制造業“雙創”平臺評估參考指標體系和實施方法。
第二,加快構建基于互聯網的“雙創”平臺。未來3——5年將是制造業“雙創”平臺規模化發展的重要窗口期,要強化對“雙創”平臺的統籌部署和系統支持,明確平臺發展路徑,構建行業級“雙創”平臺,建立科學可行的數據采集體系、平臺支撐體系、應用服務體系。實施企業上平臺工程,鼓勵“雙創”平臺在產業園區落地,加強資源整合和對接,通過財稅支持、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推動中小企業使用“雙創”平臺,提供研發測試、創業培訓、投融資、創業孵化等服務。
第三,加快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圍繞提升企業綜合集成水平控制工程網版權所有,持續推進企業信息技術應用。一是加快推進企業管理系統集成,推進以設備、產品、質量、生產、供應鏈、財務、人力資源等環節為重點的企業管理信息化。以提升產業鏈協同能力為重點,推動面向產業鏈協同的集成應用。二是深入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全面提升工業云平臺對中小微企業的在線研發設計、優化控制、設備管理、質量監控與分析等軟件應用服務能力。三是持續開展區域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加強分級分類引導和推進,指導各地和企業科學推進兩化深度融合。
四是強化基礎和支撐服務體系建設。圍繞夯實大企業“雙創”發展基礎和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組織開展大企業“雙創”發展基礎能力提升專項行動。一是加快構建以工業云與智能服務平臺為核心的應用基礎設施,提高核心工業軟硬件供給能力,形成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基礎體系。二是加快寬帶網絡優化升級,加強云計算數據中心、內容分發網絡、物聯網感知設施等新型應用基礎設施發展,改善制造業“雙創”基礎條件。三是建立大企業“雙創”公共服務體系,整合工信、科技、教育、產業等優質資源,依托制造企業“雙創”發展聯盟,鼓勵政產學研用金協同創新,促進制造業“雙創”領域技術研發、標準制定、應用推廣、人才培養、交流合作,為促進政策制定、項目開展、宣傳推廣提供服務和支撐。
“制造業“雙創”: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依托”由機電設備網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更多行業資訊,請點擊關注:機電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