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幾年光景,光伏行業捧出了幾個“首富級”人物,最終又讓這些人落得一地雞毛。從2007年起的高收益與高增長,到2011年第三季度起陷入“寒冬”,再到2016年的風風光光,光伏行業讓人有些捉摸不透。2017年光伏行業能否延續2016年的強勢復蘇之勢,甚至一路沖高呢?
施正榮、苗連生、李河君,這三個人曾經是中國光伏行業的大佬,論財富甚至一度是中國的“首富級”人物,可當他們快速登上財富巔峰后,沒多久便又自由落體式地跌入事業谷底。如果比“財富過山車”,恐怕沒有哪個行業的起伏能比得過光伏行業落差。
這三個人的起伏是中國光伏行業發展的縮影。咱們一起回顧一下光伏行業這幾年的發展歷程。2007年,光伏行業的高收益與高增長點燃了投資激情;2008年、2009年、2010年光伏的市場需求增速分別高達20%、70%、110%,快速增長的市場使得投資蜂擁而至,31個省區市均把光伏產業列為優先扶持發展的新興產業;600個城市中,有300個發展光伏,100多個建設光伏產業基地,中國已然成為全球光伏制造第一大國。
然而,好日子并沒有持續多久,光伏行業從2011年第三季度就陷入“寒冬”,市場一片蕭條。而這主要源于兩個方面:其一,嚴重過剩的產能;其二,海外“雙反”。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光伏需求量20GW,但中國光伏行業的產能已接近40GW。如此數據令人咋舌,隨之而來的便是一系列我們不愿意看到的場景:裁員、賣地、破產、倒閉、自殺、跑路。
政府沒有坐視光伏沉淪,2013年國務院曾發布《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各相關部門落實《意見》,配套措施繼續完善,光伏貿易糾紛得到有效處理,但是光伏企業依然處于困境之中。
2015年,中國光伏企業開始轉變思路,主動開發海外市場,這才讓不少企業實現業績的增長。2015年底,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4318萬千瓦,成為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為中國光伏制造業提供了有效的市場支撐。
2015年12月發布《關于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規定,我國一類、二類資源區的地面光伏電站分別降低0.1元、0.07元,三類資源區降低0.02元。通知限定,2016年1月1日以后備案并納入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執行2016年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2016年以前備案并納入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于2016年6月30日以前仍未全部投運的,執行2016年上網標桿電價。
隨之而來的便是一波“搶裝潮”。國家能源局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3454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7742萬千瓦,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
正是由于這波“搶裝潮”,使得不少光伏企業2016年營收方面實現大豐收。Wind數據顯示,2016年光伏行業已披露年報預告的31家A股上市公司業績,僅有2家公司出現虧損,在29家實現增長的公司中,有9家預計2016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幅將超過100%。
如此數據下,光伏2017年的形勢看上去一片大好。然而,在這波行情中,小編注意到三個問題:其一,僅下游光伏電站建設與運營環節利潤最豐厚,但困擾電站運營企業的限電和補貼拖延問題依然存在;其二,上游硅料、硅片環節產能依舊過剩,中游電池片、電池組件環節仍然存在低價競爭;其三,海外“雙反”并未緩解。就從海外“雙反”方面來看,去年前6個月,我國太陽能光伏電池對歐洲出口額同比下降28.4%。面對這一數據,誰還能過度樂觀?
總之,2017年光伏行業的發展還有一些不確定因素,產能過剩、低價競爭、海外“雙反”,這壓在中國光伏企業身上的“三座大山”依然存在。因此,雖然有政策的刺激,但是2017年光伏是否會一路沖高,誰都難下定論。
“捧出首富又毀首富!光伏2017能否一路沖高?”由機電網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更多行業資訊,請點擊關注:機電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