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器人核心技術薄弱的境遇下,地方政府及企業的過度熱捧,無疑會將我國的機器人產業推向冷暖交加的尷尬境地。因而,我國機器人產業更需要冷靜,選擇正確的技術路線,避免走彎路。
當前,各國都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領域頻頻發力。雖然在傳統制造業領域中國正在急速追趕,但在新一代智能機器人領域由于相關技術儲備的薄弱,也存在一些瓶頸。在這種境遇下,地方政府及企業的過度熱捧,無疑會將我國的機器人產業推向冷暖交加的尷尬境地。當前,“機器換人”大潮之下掩蓋的是政府和企業的熱切期待與機器人高端產業低端化現狀的不對等。因而,我國機器人產業更需要冷靜,選擇正確的技術路線,避免走彎路。
風口:我國工業機器人使用全球第一
當前智能制造的世界格局處在一種快速發展的動態平衡中。而機器人、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智能制造的快速發展與突破提供了必要條件。12月8日,在南京舉辦的以“讓制造更聰明”為主題的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中國經濟信息社正式發布了《全球智能制造發展指數報告(2016)》,報告顯示我國已名列智能制造發展“先進型”國家行列。
據報告顯示,我國在全球智能制造發展指數中綜合排名第6位,并且我國智能裝備的使用量已躍居世界首位。根據國際機器人產業聯盟調查報告結果顯示,中國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全球排名第一,體現了中國制造巨大的發展潛力。
困境:上游核心零部件與產品易用性制約市場發展
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中,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受限于進口嚴重限制了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突破核心零部件生產的本土企業具備大規模產業化基礎,在競爭中具備優勢。工業機器人的產業鏈上中下游分別為零部件、本體和集成,我國企業大多集中在集成端,承擔系統二次開發、定制部件和售后服務等附加值低的工作。工業機器人零部件亟需國產化突破,并且是規模化量產的突破,否則沒有意義。國內具有機器人零部件研制、本體制造和系統集成能力的機器人企業才具備大規模產業化基礎,能在接下來的競爭中占據優勢。
但與當前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缺失帶來的研發成本居高不下相比,提升工業機器人的易用性可能更加困難。工業機器人需要使用工業控制系統進行精確的編程,但當前市面上的機器人沒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它們只能依靠新程序來學習新任務,這種缺陷就限制了工業機器人在可預測的和明確的任務中的應用。然而深度學習已經帶來了變革,它將機器人變成學習機器。不需要精確編程,機器人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從數據和經驗中學習,并能執行多種任務。
展望:政府扶持與技術創新讓機器人更智能
對機器人行業來說,從基礎研發到產業應用存在著一條分工不同的創新價值鏈,在這個鏈條中,不同主體有不同的分工。重點實驗室需要明確定位,重點從事基礎技術研發和高端技術突破。同時,與其他社會創新主體要作好技術創新的銜接。這分兩個層次。一方面,我國正在開展規模巨大的機器換人行動,政府對機器人產業的支持肯定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在關心現實產業的同時,對于前端技術的研發和基礎研究也需要更多的支持。
據業內人士分析,機器人的應用發展有三個主要階段:從制造到制造服務,再到社會服務。現在我們是把機器人當成工友,而在未來機器人可以成為我們的生活伙伴。它將擁有輕巧的、柔順就像人手臂一樣靈活、安全的操作臂,還將擁有一個機動靈活、自主安全移動的載體,它可以和人安全互動、進行情感交流等等。
我國機器人產業正處在冷暖交加的尷尬境地由機電網于2016年12月8日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地址,更多關于機電行業資訊,請點擊關注:機電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