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星Note7手機爆炸事件的持續發酵,手機硬件安全問題也引起大眾關注。“為什么電動汽車、手機爆炸事件時有發生?因為鋰離子電池由于其特性具有一定安全隱患。”近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張寧針對“水系鋅離子”電池設計出全新正極材料及電解液,使得鋅離子電池的效能、安全性、穩定性等均有大幅提升和改進,相關科研成果發表在材料與化學類龍頭期刊《美國化學會志》。該成果現已申請專利。
張寧介紹,鋰離子電池已經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然而由于鋰離子在正負極間穿梭脫嵌,易在負極表面形成針狀金屬鋰即“鋰枝晶”,從而刺穿隔膜造成內短路,加上易燃有機電解液的使用大大降低了鋰電池的安全性。此外,鋰資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勻(主要集中在南美),使鋰離子電池價格不斷攀升,這些不利于其在大規模儲能領域的應用。但鋅資源豐富廉價,同時水系電解液不存在易燃易爆隱患,其特點適合大規模儲能體系,如智能電網。所以,張寧將研究目標鎖定為水系鋅離子電池。
電池體系一般由正極、負極以及電解液構成,張寧及其團隊首次利用低溫溶液法成功合成了陽離子缺陷型ZnMn2O4用作正極,同時首次使用高濃度大陰離子電解液三氟甲烷磺酸鋅(Zn(CF3SO3)2)。由于正極材料獨特的結構和電解液特性,大大提升了鋅離子電池的循環穩定性,循環5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達94%,庫倫效率100%,實現快速充電且能量“零浪費”。
鋅離子電池的使用不僅可以提升電池性能、安全穩定性,還可以降低成本。據了解,當前市場上金屬鋅價格為約兩美元每千克,而金屬鋰價格約為300美元每千克;從年產量上看,金屬鋅年產約500萬噸,而金屬鋰年產只有約4萬噸。鋅資源廉價易得,更適于在生產實踐中大規模使用。
然而這一水系鋅離子電池目前也還存在一定問題,張寧坦言,這款電池正極材料能量密度較低,約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一半,因此目前更適用于大規模儲能體系,而不太適用于手機等便攜電子設備。“未來工作,可以集中在開發高電壓、高容量的正極材料,來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張寧說。
更多機電資訊,請點擊關注:機電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