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在湖南株洲采訪發現,有一批中小微企業正憑著創新技術在國際上亮出了“中國制造”的新名片。
硬質合金被稱為是“工業的牙齒”,廣泛用于汽車、航空航天等工業領域,株洲西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家研究新型硬質合金的小微企業。目前,西迪自主研發的單向閥是煤制油工藝技術中的核心零部件之一。以前只有德國企業能生產,單價高達180萬元,但使用壽命只有1到2小時。西迪公司通過不斷的創新技術,讓單向閥的使用壽命延長到一年以上,售價下降到每只20萬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了攻克硬質合金的技術難關,公司每年都把銷售收入的10%投入到科技研發和高級技工的培養中。從去年起,西迪在這方面的投入已經超過了3000萬元。目前,株洲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硬質合金產業基地,年產硬質合金近1萬噸,占全國產量的37%,全球產量的14.5%。
除了企業自身技術創新和科學管理外,中小微制造企業的發展與國家推進“中國制造2025”的相關政策密不可分。按照規劃,將優化中小微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重點和方式,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建立完善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加快構建中小微企業征信體系,積極發展面向小微企業的融資租賃、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信用保險保單質押貸款等,這些扶持政策清晰直接也很接地氣。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也紛紛出臺扶持幫助中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和具體措施。如湖南、湖北兩省的長沙、武漢、株洲、宜昌等市對中小微企業的各項扶持補貼政策就非常具體和細化。
在湖北武漢市,為激勵和保護中小微企業創新,在政府采購中向中小微企業傾斜,中小微企業獲得政府采購合同份額占政府采購總規模比重已經達到82%。武漢還實施“創谷”計劃,打造新的創新創業平臺。目前,先期運營的兩個創谷已聚集創新型創業企業和團隊44個。在湖北宜昌市,為鼓勵中小微企業節能減排,市級每年安排2000萬元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對企業節能減排技改項目給予補助。
湖南長沙市是全國首批“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在長沙的智能制造工程中設立的長沙工業云平臺,將推動長沙2600多家企業的智能化改造。通過這個云平臺,一批中小微企業打通了從研發設計、生產、經營到售后服務的全生命周期鏈條。
綜合以上實例,各級政府的扶持對制造業中的中小微企業的復蘇增長的力量極為重要,今后這種扶持還應更加細化和具有可操作性。
“全國中小微企業迎來新增長”由機電網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更多行業資訊,請點擊關注:機電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