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提出,到2020年,全省建材工業產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區間;質量水平、產品深加工水平和綠色建材產品比重穩步提高,新型建材及高端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全行業盈利能力提高、效益好轉。
《意見》回顧了“十二五”以來安徽建材工業發展情況。數據顯示,2015年,全省規模以上建材企業2258戶,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760.5億元,同比增長9.4%;實現主營收入2459.2億元,同比增長3.7%;利潤總額158.6億元,下降16.2%。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建材行業實現工業增加值538.1億元,同比增長7.5%;主要產品方面,平板玻璃累計生產2475.1萬重量箱,同比增長26.5%;水泥累計生產9613.4萬噸,同比增長0.8%。去年全省水泥熟料產能利用率在96%左右,比全國高15個百分點;玻璃產能利用率在65%左右,與全國持平。世界水泥看中國、中國水泥看海螺。安徽先后建成我國第一條日產10000噸新型干法線、第一個產能超千萬噸級熟料生產基地、第一條日產12000噸新型干法線,拓展節能環保和裝備制造產業,如今的海螺集團,已躋身世界最大的水泥單一品牌制造商。去年實現利潤100億元,今年預計實現利潤110億元,海螺集團的發展歷程是安徽省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縮影。
全省建材行業結構調整也取得較好成績。安徽在國內率先開展產能置換,近年來已完成繁昌縣境內水泥熟料及粉磨產能減量置換、淮北眾城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水泥產能減量置換,涉及水泥熟料產能455萬噸,減量160萬噸。以上涉及落后產能設備均已關停或拆除,新項目還在建設或籌備中,給省內水泥市場調整留出了時間和空間。
《意見》指出,建材工業是重要的原材料產業,也是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行業。安徽水泥、玻璃生產裝備水平居國內領先,海螺集團、合肥水泥院和蚌埠玻璃院生產技術及裝備已走出國門,建材工業總體發展穩定。
《意見》提出,促進全省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要堅持市場主導、企業主體、政策引導、統籌協調的原則,加快供給側改革,促進全省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要截長補短,壓減過剩產能,有序推進聯合重組,改善企業發展環境,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擴大新型、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積極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優化產業布局和組織結構,有效提高建材工業的質量和效益。
《意見》明確,嚴禁新增產能。2020年底前,嚴禁備案和新建擴大產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設項目;2017年底前,暫停實際控制人不同的企業間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置換。嚴防借開展協同處置、發展工業玻璃之名建設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的項目。
在加快建材工業轉型升級方面,《意見》提出,提升水泥制品、發展高端玻璃、提高陶瓷品質、豐富新型墻材、推廣化學建材、開發新型材料、改進技術裝備等舉措。其中明確,從政府投資項目和公共建筑入手,推廣綠色建材產品;加強產品設計和關鍵零配件研發,開發多功能產品、智能家居等用品,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和藝術性,更好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在促進降本增效方面,提出綠色智能發展、支持企業創新、實施品牌戰略、開展產能合作等舉措。其中明確,推進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改造,大力開展“機器換人”,提高質量效益。支持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智能制造、新材料開發、產品深加工等改造。發揮優勢企業的主導作用,以品牌、管理和營銷網絡為紐帶,促進業態和商業模式創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據了解,根據《意見》,安徽省有關部門將進一步落實水泥、新型墻材等方面的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促進建材企業節能減排;積極爭取國家相關專項資金、基金支持全省建材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升級;充分利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及創新型省份、企業技術改造、節能減排等專項資金,引導支持建材企業升級改造、技術創新和綠色發展。
“安徽出政策促建材工業穩增長”由中國機電網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更多行業資訊,請點擊關注:機電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