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在京與幾位記者閑談,免不了就去年有色行業的市場行情說上幾句。聊性正濃時,就有記者指出,在目前經濟新常態下,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企業經營出現一些困難,要想克服這些困難,重組則是一條自我救贖的好路子。這一觀點,讓筆者深思良久。
多年來,提速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可謂是輝煌一時。大規模的投資與出口,帶動了國內市場的繁榮和GDP的提高,中國迅速從農業國開始轉型為工業國,成為了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體和出口市場。但榮光的背后,卻是大而不強的企業實體以及購買力較弱的消費者,阻滯了國內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如今追求GDP的潮水退去,我們的大而不強的企業最終露出原形,面對新常態的經濟形勢及過剩產能帶來的企業弱勢,這才認識到強筋健骨是企業的立世之本。
目前,大規模的投資已經不再是國家政策的主要選項,而是側重于企業的產品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走的是內涵升級的路子。如今,提質增效成為新常態企業追求的目標,而擴張時期的過剩產能,竟成了我們企業生存發展的大敵。曾有專家認為,如不盡快進行實質性的、制度性的、深層次的市場化改革,中國經濟持續快速下滑的劣勢很難止住。隨著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增大,出現大批民營企業倒閉潮和銀行壞賬,乃至廣東、浙江、江蘇、福建、山東這些民營經濟發達、經濟增速一直很高的地區都是如此。
面對這樣的困境,要想救活自己,一條路就是自救。一方面企業不斷創新降低成本,讓成本永遠低于對手之下;另一方面就是去產能、提品質,以高質量贏得市場。但對不少企業來說,面對的是技術升級及設施改造的棘手問題,要想短時間內達到以上目標很不現實,需要做的就是走另外一條路——重組。
針對當前國內企業的狀況,其實國家早就就重組做出過指示。如國家根據有色金屬行業的發展現狀,2010年先后發布《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和《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將有色金屬的電解鋁和稀土行業作為兼并重組的重中之重。2014年國務院又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提出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尊重企業的主體地位,支持企業兼并重組,目的是要形成一批具有行業引領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李克強總理在很多的場合著重指出要推動企業兼并重組,抓緊處置“僵尸企業”、長期虧損企業和低效無效資產,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加快技術改造和內部挖潛,減少虧損,擴大盈利,增強企業活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上有國家政策,下有企業的行動,重組不分國企民企。去年以來,有色企業已經認識到了在市場經濟中單打獨斗的困難,開始“抱團取暖”,共同應對市場競爭。如世界精密銅管加工業巨頭金龍集團與同行業的海亮集團的重組協議已經簽訂;中國鋁業、魏橋在內的14家電解鋁企業則聯合承諾不再重啟已關停產能,還將進一步增加彈性生產規模;金川集團、吉恩鎳業在內的8家中國主要鎳生產企業發布聯合倡議書,削減鎳金屬產量不少于20%;株洲冶煉集團、中金嶺南等10家中國鋅行業骨干企業共同商定嚴格控制新增產能,計劃減少2016年精鋅產量50萬噸;江西銅業、銅陵有色在內的10家中國銅冶煉骨干企業發布聯合倡議書,計劃2016年減少精銅產量35萬噸。新年伊始,中冶集團整體并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行業重組兼并預期升溫。
當然,企業間的重組也會出現磕磕碰碰,但此時此刻要忘掉自己曾經的輝煌與榮耀,因為這一刻的輝煌與榮耀就如同阿Q炫耀當年爺爺輩也富過是一樣的。也許在與其他企業重組時深感條件有些不公平,也許在思想文化碰撞中感覺委屈。2016年經濟形勢依然嚴峻,如果不想被破產或者消失,那就要記住,目前的新常態的狀態,活下去才是唯一的途徑。只有這樣才能救贖自己,才能有一個新的機會。否則,固執地“僵死”下去,企業的命運將會更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