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著名的德國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IFA)近日在柏林舉行。本屆展會的最大亮點已不是家電的“最新產品”,而是家電的“最新制造”——展會上,人們紛紛通過手持終端,觀看海爾中國互聯工廠的現場直播,面對這些“完全透明”的互聯工廠,參會客商們十分驚奇。
“互聯企業”浮出水面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指出:“如果制造業不能互聯網化,制造業就沒有出路”。在工業4.0的發端地德國,海爾用這種方式展現自己在互聯網工廠方面的探索,可謂意味深長。而實際上,海爾所展示的不僅僅是一座座的工廠,而是互聯網時代企業的一種嶄新生存方式。它不是一個工廠的轉型,而是一個生態系統。從這個意義上說,海爾互聯工廠的探索已超出了工廠層面,是對傳統企業舊制造模式的一種顛覆,它預示著一種嶄新的企業形態——“互聯企業”已浮出水面。正如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所強調的那樣:“如果制造業不能互聯網化,制造業就沒有出路。”
互聯網時代對傳統制造企業的顛覆,首先顛覆的是企業、用戶和員工之間的關系。傳統企業科層式的管理體制應該成為平臺化的企業;過去被動購買企業產品的顧客,成為擁有個性化需求的用戶;而企業員工從過去被動的執行者,成為企業開放平臺上的創客。這也就是海爾所提出的“企業平臺化、用戶個性化、員工創客化”。因此,這是一種企業全流程的顛覆,是一種完全以用戶為中心的開放的生態圈體系,而海爾的互聯工廠則是這一生態體系的具體實現。作為全球白電第一的海爾,率先破解了傳統制造的瓶頸難題,其意義已經超出了家電制造本身。
不斷完善互聯網工廠體系
讓制造互聯網化,建立從企業到用戶到員工的全流程互聯網生態體系,是海爾互聯企業的本質。據海爾透露,從2012年開始在沈陽籌建第一個互聯工廠,從一個工序的無人,到一個車間的無人,再到整個工廠的自動化、智能化,實現與用戶、供應商之間的完全互聯互通,使過去的大規模制造成功轉型為大規模定制,在這個過程中,海爾不斷完善自己的互聯網工廠體系。海爾已經建成的四個全球領先的互聯工廠(沈陽冰箱、鄭州空調和佛山洗衣機、青島熱水器),能夠充分滿足用戶的個性化定制需求,并實現了全流程可視化。今年8月11日,海爾又將互聯工廠向全球開放,這標志著海爾互聯工廠在實現了與用戶、設備、供應商之間的互聯后,又開始接受全世界用戶的監督,這種“透明機制”是海爾對互聯網企業的直觀詮釋。
海爾互聯企業,是對企業全流程生態的一種重組。在研發領域,海爾建立開放創新的HOPE平臺,實現全球領先資源快速精準匹配;在制造領域,海爾互聯工廠已經實現產品的個性化定制;在營銷領域,海爾以微店擴展銷售渠道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在物流領域,海爾通過“車小微”的新型物流模式,為用戶提供按約送達、送裝一體的配送服務;在服務方面,海爾基于大數據推出“服務寶”,用戶使用移動端應用點擊訂單派發即可實現服務兵上門服務。從研發、制造、營銷、物流、服務,在企業運營的所有層面,海爾都已經實現了真正的互聯網化。在這個體系中,企業通過互聯網交互獲得的用戶產品需求,均可以實現全流程響應,通過互聯網工廠的“可視化”制造,最終到達用戶。如海爾免清洗洗衣機由于洞察了用戶的“臟桶洗衣”痛點,上市僅一年即達到銷量50萬臺,只用短短幾個月時間就實現了翻倍增長。
有關家電產業方面的觀察者認為,海爾的探索證明,實現工業4.0并非簡單的機器換人,而是要對企業的整個形態進行顛覆,讓企業由原來的半導體狀態升級為超導體狀態,使包括用戶、供應商在內的利益攸關方共同創造全新的產品和服務鏈條。海爾這一步,具有典型的引領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