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初,繼格力宣布進軍手機市場之后,長虹公司總經理、長虹通信公司董事長劉體斌宣布:“世界那么大,手機市場那么大,長虹要去看看!”
從格力開始,長虹,TCL、海爾等越來越多的家電企業全力殺進手機陣營。在行業甚至流傳著一個段子:現在有兩件事人們已不再覺得驚奇了,一是又有人賣房炒股去了,二是又有人要做手機了。
傳統家電企業這種熱火朝天的“造機運動”,真能改變市場格局嗎?
家電企業紛紛做手機
當2015年初,格力宣布做手機時,業內紛紛直呼太突然。事實上,家電企業做手機本來就不是新鮮事兒,涉足家電企業遠不止格力一家。海爾、海信、長虹等企業幾年前就涉足手機市場,不過這些企業的手機業務沒能在國內掀起大風浪,直至現在,人們忽然意識到原來家電企業也可以做手機,這才真正被業內所重視。
今年3月18日,董明珠在參加活動時突然亮出了格力手機真機,隨后網上也曝光了格力手機的相關配置等信息。記者了解到,格力手機由上海龍旗設計、深圳卓翼科技代工。該手機采用高通處理器、歐菲光的攝像頭,前置攝像頭為500萬像素,后置攝像頭為1300萬像素。這款手機內置遙控芯片可通過手機App對家電進行控制,格力計劃未來銷售1億部。
艾媒咨詢集團CEO張毅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14年以來,互聯網以無可阻擋的勢頭顛覆著每一個行業,并影響著全球家電業的變革和發展。在這種形勢下,中國的家電企業們開始積極擁抱互聯網,闖進智能家居領域。“格力做手機是從自身戰略出發,利用手機這一智能終端實現多元化轉型,甚至實現智能家居生態的布局。同樣地,長虹和海爾宣布重新進軍手機行業,也是為了產業多元化。”
劉體斌認為,長虹已經擁有了電視、冰箱、空調、小家電等比較完善的產品陣營,這是小米、樂視等互聯網公司,也是華為、中興等通信公司在物聯網生態中不具備的優勢。
爭奪智能家居入口
很多業內人士都認為,在樂視、小米等互聯網公司向智能電視、手機等硬件領域相繼發力時,家電巨頭宣布重新殺回手機行業,從防御變為主動出擊,無論是對家電廠商還是互聯網企業而言,這輪行動對于雙方來說都是資源搶奪戰,更是用戶的爭奪戰。
在新一輪競爭中,家電企業希望走差異化競爭路線、重新占據有利位置。例如,長虹號稱要推出“全球首款”監測血糖、血脂和膽固醇的健康手機H1。劉體斌表示,長虹手機提供給消費者的除了硬件體驗外,更重要的是基于物聯網的應用和服務。據悉,長虹H1在2016年的銷售目標是500萬部。
格力的目標更為明確。在格力2014年年報中,對手機業務進行了準確描述:“格力手機即將面世,作為承擔鏈接和控制智能家電產品的載體。格力會搶先爭奪智能家居入口,成為連接各個家電設備并搜集數據的平臺,幫助用戶時刻關注家電設備的運行狀態,最終達到遠程可視化控制目的,未來還可進入大數據服務領域。”
營銷專家劉步塵對記者表示,目前手機競爭已經白熱化,手機企業普遍壓力巨大,家電企業做手機,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就是可以和自家的其他產品架構一個生態,利用黏性吸引已有的消費者;劣勢就是家電企業做手機取得成功的不多,例如長虹還要面臨品牌老齡化問題,如何吸引新興消費者群體很重要。
物聯網手機不是“奇兵”
雖然家電企業對自己的物聯網手機很推崇,但市場研究機構IDC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IDC全球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為9800萬部左右,同比下降4.3%。這是6年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首次同比下滑。IDC中國區總裁霍錦潔稱,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逐步飽和是該市場放緩的根本原因。
那么,家電企業全力推出物聯網手機能在智能手機增速放緩的市場真正取得突破嗎?“目前多家廠商再次涌入手機市場扎堆推新品,目前手機軟件服務大都交由第三方服務商開發運作,各大手機廠商在這方面的差別不大。”張毅對記者說。
在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看來,家電企業想進入手機市場的一線陣營幾乎沒有可能。“家電企業依靠以前建立起來的銷售渠道取得一定的銷售量是可能的,但是如今新品牌的機會已經不多,在過去的5年里,新的手機品牌能夠進入中國市場主流行列的也只有小米一家。” 王艷輝說。
家電專家梁振鵬對記者表示,他認為格力作為單品空調制造企業,向冰箱、洗衣機、小家電等領域轉型更具優勢,因為產業跨度較小。但是,目前家電企業推崇的物聯網手機,企業還處于跑馬圈地的階段,格力和長虹等企業要構建自己的智能生態圈還有一段艱苦的路要走。
家電企業的物聯網手機能干什么?
智能家居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醫療電子技術等,依照人體工程學基本原理,將與家居生活有關的各個子系統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很多智能電器都能夠通過物聯網手機來操控。在手機中輸入與智能家電系統的對應暗碼,打開使用程序,即可實現通過手機對家電的控制。
隨著技術的發展,物聯網手機的功能也漸漸超出了“聯接與控制”,例如長虹物聯網手機,將對血糖、膽固醇的實時監測功能整合在手機之中,通過簡單的血樣采集操作后,將試紙直接插入手機測試接口,就可以通過專用傳感器來進行測試,并利用相關App生成、記錄測試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