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常務會議,部署加快裝備“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以擴大開放促發展升級。會議要求,聚焦鐵路、電力、通信、建材和工程機械等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對接不同地區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需要。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耀表示,我國在交通運輸及電力領域如高鐵、核電等方面,具有充足的生產能力和提供裝備的實力,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實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產業支撐;且中國裝備在“走出去”為沿線國家帶來利好的同時,自身也將獲得發展。
鐵路、核電等領域為重點
國家高層對中國裝備“走出去”一直給予極大的重視。4月3日,李克強主持召開中國裝備“走出去”和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座談會時表示,要做好國內產能與國外市場的對接,更好契合不同地區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需求。這不僅有利于中國盤活存量資產,也有利于其他國家加快工業化進程、擴大就業,還可以為中國與發達國家合作開拓第三方市場創造更多機遇。
“這是各得其所、互利共贏的好事。”總理說。具體領域而言,此次會議強調,要聚焦鐵路、電力、通信、建材、工程機械等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對接不同地區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需要,以國有、民營等各類企業為主體,靈活采取投資、工程建設、技術合作等方式,帶動裝備等出口,促進相關國家就業擴大和經濟發展,用質量和信譽建口碑、樹形象。其中對于核電,據國際原子能機構預計,未來10年,除中國外,全球約有60~70臺100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建設,海外核電市場空間將達1萬億元。今年將是核電的走出去的重要年份。申銀萬國研究顯示,從目前看,核電是可以貫穿整個2015年的大主題,海外營銷、“走出去”值得期待。同時,國內核電項目重啟后,后續核電裝機規劃的調整以及項目核準及開工的節奏直接影響核電板塊相關投資標的的選擇以及空間判斷。在“安全發展核電”的戰略思想指導下,核安全設備市場將率先受益。此舉意味著核電板塊將迎來明確利好,如我國最早介入核電產品制造的中國一重,以及在核電裝備領域已具備核級應急發電機組、核電站水處理系統、核級主管道、彎頭的設計研發生產能力的中國重工。
當前,以高鐵為代表的中國軌道交通行業面臨“走出去”的歷史機遇。據了解,我國目前正與俄羅斯、蒙古國、印度、泰國等多國商談鐵路合作,并積極參與推動中老、中巴、中東歐、中吉烏及美國西部快線高鐵等鐵路合作項目。
指導意見呼之欲出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契合國外需求和意愿,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有利于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促進世界經濟復蘇,更可以倒逼我國企業提質增效、實現優進優出,打造高水平開放型經濟,促進互利共贏。
在眾多利好出臺的同時,業內呼吁相關配套方案的出臺,以規范中國裝備“走出去”。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4月17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圍繞實施“一帶一路”的總體戰略,推進裝備“走出去”,加強國際產能合作,也是今年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今年將在這方面制訂更為具體的相關改革方案。此外,據媒體報道,國家發改委正在牽頭制定《關于加快裝備走出去的指導意見》,目前初稿已完成。該政策支持的產業為鐵路、核電、建材生產線、鋼鐵、有色、建材和輕紡等,扶持政策包括解決企業融資成本以及規范市場秩序等。另一方面,國資委也在積極推動“走出去”戰略。4月初,國資委副主任黃丹華表示,今年要抓住戰略機遇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促進相關國家經濟社會共同發展。“要以高鐵、核電、特高壓、4G、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為依托,帶動我國裝備、技術、標準、服務及管理走出去,努力打造中國品牌。”黃丹華說。
此次值得注意的是,會議還要求,要把裝備走出去與融資手段緊密結合。采用市場化方式,拓寬外匯儲備使用渠道,提高出口信用保險保障水平。建設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鼓勵企業和金融機構發行股票、債券等在境內外籌資。并且,要簡化境外投資管理,搭建政府和企業對外合作平臺。推動標準國際互認,注重風險防控,促進企業有序競爭。發揮行業協會商會和市場中介作用,提供法律、稅務、知識產權等服務,為裝備和產能“出海”送去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