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市場關注的中國民生投資(9.01, 0.13, 1.46%)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民投”)在2015年新年鐘聲敲響前,完成了其在開局元年的又一項重要布局——
光伏板塊“首秀”寧夏同心200兆瓦(MW)光伏并網發電項目正式開工。
這家由59家民企發起、注冊資金500億元、擁有3000億元授信的社會資本投資平臺,開局之初如何落子,牽動著市場的神經。而讓市場大為訝異的是,中民投成立不足10日便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以下簡稱“寧夏”)簽署涉及500億元光伏產業投資項目的戰略合作協議。
為何是以光伏投資破題?中民投,“投”的是什么?
對此,中民投總裁李懷珍在接受采訪時詳解其投資邏輯。他認為,在能源結構亟待調整的背景下,光伏產業大有可為。中民投進入光伏產業,謹慎選取了以投資建設地面電站、分布式電站為主的切入角度。隨著平臺優勢的發揮,未來將帶動光伏產業上、下游整合,不僅消化過剩的光伏上游產能,并將分享技術化、規模化效益,“中民投將爭取在五年內投資1500億元,實現累計光伏裝機容量20吉瓦(GW,即1000MW),實現光伏全產業龍頭目標。”
下游切入
2014年12月26日正式開工的寧夏同心200MW光伏并網發電項目,為大型光伏地面電站,總投資約17.3億元,項目建成后平均上網電量28941.9萬度,屬于中民投擬與寧夏共同打造的中國第一個新能源示范區計劃中的首個落地項目,也是2014年8月中民投與寧夏簽署涉及500億元光伏產業投資項目的戰略合作協議中率先動工的項目。
而以此地面電站項目“首秀”并非偶然。
李懷珍敘述,大型光伏地面電站是布局光伏產業的重要切入點,“中民投自成立以來,順應國家產業升級和能源結構調整的需要,明確將新能源產業的開發和整合作為公司的發展重點,并將光伏產業作為發展新能源的破題之舉。在全國布局投資光伏地面電站和開發分布式光伏電站,以寧夏為重點參與國家級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建設。在寧夏綜合示范區內,以投資大型光伏地面電站為切入點,同時布局分布式發電試點,逐步進入風能、生物質等新能源發電;探索遠程消納和就近消納的模式和途徑;進行上下游全產業鏈整合和連接。”
作為中國三大過剩產業之一的光伏,不少投資者已是“聞之膽寒”。但值得注意的是,光伏業主要過剩產能來自于光伏制造業,即上游。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高度依賴出口的中國光伏制造業遭到境外市場對于光伏產業發展制約,尤其以德國、意大利為代表的國內光伏產品主要出口國,金融危機后每年的新增光伏發電安裝量大幅下降,這直接導致了產銷失衡,國內光伏制造企業寒冬來襲,至今難言好轉。
在此背景下,出口轉內銷成為了破局之法。從光伏產業來看,光伏下游需要得到長足發展。然而,光伏電站建設是一個資本高度密集、技術高度密集的行業。業內公認的光伏發電項目的投資總成本均價為10元/瓦到8.5元/瓦之間,而光伏地面站規模一般總容量在20MW以上。也就是說,按照1兆瓦最低850萬元的成本投入來看,20MW的光伏地面電站需要1.7億元的投入,一般民營企業難以承受。
據李懷珍透露,中民投在光伏板塊已經有可量化的投資進度和五年目標,“2015年完成全國布局,實現累計裝機容量2GW。五年內投資1500億元,其中地面電站投資比例約占30%、分布式電站約為40%,約30%左右的資金投向研發。五年后,將實現累計光伏裝機容量20GW,實現光伏全產業龍頭目標。”
千億投資規模,正是中民投的資金實力和股東優勢給予了其先發優勢,中民投以社會資本切入光伏下游、由下自上樹立光伏龍頭地位的雄心已顯端倪,“利用資本的力量,先以西部地區的荒漠、戈壁灘中建大型電站為主,同時積極培育和布局京津冀等地區的分布式發電站。從率先啟動的寧夏項目中吸收到的經驗將不斷進行規模化復制、投放,以新設、并購等資本手段結合人才、技術,最終實現上述5年、1500億元、20GW的目標。”中民投的“新能源先鋒”、負責新能源板塊業務的中民新能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民新能”)總裁韓慶浩提到。
乘風光伏“十三五”
在中民投積極布局光伏的同時,光伏行業迎來了又一次政策春風。
2014年12月,國家能源局官網一連發布三份光伏相關文件,即《國家能源局關于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建設的通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做好2014年光伏發電項目接網工作的通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做好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多位光伏行業研究人士提到,能源局連發三文件支持光伏發展,可見國家對推動光伏產業發展的堅定決心與積極行動,并預計2015年一季度將成為光伏利好政策密集推出的時點。
數據顯示,2014年前三季度新增光伏并網容量僅3.79GW,而能源局此前發布的并網目標為13GW。此外,2014年前三季度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網容量僅1.34GW,而能源局此項目標為8GW。齊魯證券長期跟蹤光伏行業的首席分析師曾朵紅、高級分析師沈成提到,“作為能源局來說,推廣分布式出師不利,那么新一輪的分布式政策將強烈醞釀。此外,能源局或將給出較高的2015年裝機目標(如15GW以上)。分布式是光伏的未來已形成共識,其商業模式終將走向成熟,預期出臺的‘配額制’將倒逼地方政府加速這一成熟過程。2015年年底,地面電站標桿電價大概率下調,地面電站搶裝需求毋庸置疑。預計2015年地面裝機量有望達到8~10GW,地面分布式3~5GW,屋頂分布式3~5GW,全年需求預計14~20GW。”
而在此預計搶裝潮再次來襲的背景下,中民投的光伏布局也在迅速成型。
“2014年年底,開工項目總容量共計達到300MW,其中寧夏最大,落地200MW項目,云南、安徽、青海分別落地50MW、20MW、30MW。”韓慶浩提到,2014年是中民投的光伏元年,而2015年則是發力之年,“2015年預計完成西北、西南、華東、華南、東北五片區布局,共計實現約2GW的規劃項目總容量。”
總體來看,中民投對于光伏布局密切貼合產業發展勢頭,將分享政策紅利。而就中民投的新能源布局、甚至是產業整合布局來看,“
光伏發電只是一個起點,從發電項目還需延伸到現有產業鏈,以規模化投入、批量化處理、專業化管理消化過剩光伏制造業產能,整合光伏產業鏈,并且實現成本的下降和利潤空間的提高,逐漸減少對國家補貼需求的依賴。”李懷珍提到,這一經驗也將結合實際,被運用到其他地域、甚至其他行業,“以寧夏破題,為全國布局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