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升中國風電產業發展水平
中國風電產業的發展速度驚人,在數量方面已經無可匹敵,但在質量方面顯然還有待提升。數量的增長非常重要,但只是第一步。國家在設法提升產業水平,風電企業也在做出各種努力,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截至目前,中國在風電機組的質量水平、企業的管理水平、行業的技術水平、技術規范的完備程度、產業鏈的整體素質,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和產業長期健康發展的能力等等方面都與國際先進水平有著較大差距,畢竟我們的風電產業起步晚了20年。如果從離網型、小型風電機組的發展開始算,我們的風電起步則比西方晚了近一個世紀,就是說西方在做并網型風電之前,已經做了長期的探索和積累。數量上可以有爆發式的增長,但質量上離不開點點滴滴的長期積累。
隨著全球范圍內環保和減排觀念日漸深入人心,風力發電將在世界各國普遍地迎來高速發展。中國風電產業真正走出國門之后,面臨的將是全新的環境和更為嚴苛的要求。面對海外市場的足夠誘惑和國際競爭的巨大壓力,企業不進則退。走出去,意味著更加殘酷的競爭,但優勝劣汰之后迎來的,將是中國風電產業發展水平的大幅提升。
實際上,中國作為當代全球制造業的重要基地,風電機組的制造規模、質量水平、成本控制等各方面都有必要也有條件持續提升。
(二)風電產業做“走出去”的排頭兵
中國風電產業起步較晚,從80年代開始開展的較大的風電項目多是利用國外資金,設備也以進口為主。當時的一些示范項目都是國際合作項目,而各種技術資料都以外文形式呈現,這些項目開展的同時培養了一大批風電人才,這些人成為后來國內風電大發展的基礎力量。可以說中國風電從誕生之初就具有國際化的基因,這也為中國風電未來走向國際市場埋下伏筆。
從國家政策的角度來看,風電產業加大出口力度勢在必行。在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基礎上,國家一再強調“走出去”的重要性,出臺各種政策措施,鼓勵企業走出國門。風電產業作為新能源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重點發展的行業,也是面向未來的產業。國際競爭固然激烈,中國舉全國之力,歷經數十年打造出的“中國制造”,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背景和深厚的基礎,風電產業應該勇于突破,爭當“新能源”產業“走出去”的新典范。風電機組的出口和風電場的投資,常常是相伴而行的,既不是單純的資金流出而忽略實體經濟,也不是單純產品制造而忽略延伸發展。風電設備出口結合海外風電場投資,勢必在產業擴張中踏出一個個堅實的腳印。
(三)釋放產能
中國風電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個巨大產能需要釋放的課題。中國2012年新增裝機占亞太地區超過42%,占全球近30%,中國擁有著巨大的產能。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的統計,早在2011年,中國就在25個省份遍布著121個風電機組生產基地,即便按平均年產200MW計算,也有超過24GW的產能,而中國年新增裝機容量,最多不過18GW。號稱80家風電機組總裝廠是夸張的說法,至少真正能夠批量生產供貨的廠家超過了20家,隨著國內競爭的日趨激烈,“走出去”無疑是中國風電機組巨大產能的一條出路。
(四)追求差異化競爭,避免單純的價格競爭
由于國內存在著巨大的風電產能,而我們的市場相對封閉,市場中買方相對有限,單一的價格競爭成為國內風電設備制造商所青睞,同時似乎行之有效的市場策略。這不僅僅使眾多風電設備制造商不堪重負,而且將損害中國風電產業長期健康發展,阻礙風電產業水平的提升,使中國風電產業長期處在低水平階段,也毀壞了創新的土壤。
走出國門之后,我們面臨的將是更加廣闊的空間,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的風能資源,不同的客戶有著多樣化的需求,國內的企業將有更多的選擇,可以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采取多樣化的合作形式,不拘一格地開展市場競爭,而不必要在一根獨木橋上只靠價格戰來硬拼。這種多樣化的競爭形式,也將促進中國風電產業綜合實力的上升,風電企業和整個產業都將迎來長期、健康發展。
(五)促進企業盈利水平提高
在企業實際利益方面,一般而言,國外市場的價格競爭并沒有國內如此激烈。國外市場也常常能遇到具有更好風能資源的待開發風場,而很多國家和地區開發風場常常比國內成本低,進一步地,在風場開發之后常常又能有稅收返還、綠證補貼等等資金和價格方面的支持,所有這些意味著風場開發可能得到更好的收益,風電機組常常能有比國內更好的價格。出口還能享受到中國的政策優惠,比如出口退稅,整機出口能獲得高達百分之十幾的出口退稅,只要物流安排得當,在抵消了國際運輸的費用后,還能夠為企業留下較大的盈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