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縣經濟1~11月份平穩運行,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呈現總量、增速穩中有升的態勢。實現財政收入51.5億元,同比增長9.8%;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047.6億元,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250.2億元,同比增長14.2%;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292.9億元,同比增長75.7%;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3.9億元,同比增長17.8%,其中工業投資完成220.9億元,同比增長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8億元,同比增長17.2%。財政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持續領跑全省。
五輪聯動建設新型工業化主戰場
作為安徽縣域經濟發展的橋頭堡、合肥經濟圈的核心區,肥西縣一直積極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縣域經濟發展路徑。
肥西按照合肥市“1331”空間發展戰略規劃,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提出了“分區指導、主城融合、北部控制、兩翼保護、中間突破”的發展指導思想。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以改革創新、銳意進取的精神,充分考慮全縣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將縣域空間劃分為五大功能區,全力推動各功能區和各鄉鎮差異發展、聯動發展和協調發展,使得各個區域的主體功能得到更好發揮。
這五大功能區分別是合肥主城西南片區,強化“主城融合”概念,打造轉型發展升級區,主要發展新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產城融合示范片區,主要打造產城融合示范、城鄉統籌新載體;環巢湖生態示范片區,搶抓國家級巢湖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機遇,建設環巢湖生態文明示范區的核心區;紫蓬山文化旅游片區,以建設合肥的西花園為主要目標;西北部外圍控制片區,主要是生態保護,農產品提供,積極發展現代農業。
在頂層設計上,功能區劃分更加清晰,空間結構更加優化,定位與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更有利于平衡各功能區之間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居民收入、基本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從而全面優化提升縣域整體功能和綜合競爭力,實現經濟社會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超高對接增強發展綜合承載力
金秋時節,206國道肥西段改建工程中南崗至上派改線段肥西境內12.97公里正在如火如荼地緊張施工中,預計于12月底完工并通車;五十埠至桃溪段,全線采用具集散功能的一級公路標準建設,全長18.8公里,預計于2015年5月竣工。312國道肥西段全長17.2公里,道路兩側林帶設計寬度為20米,綠化總面積約27.7萬平方米。環巢湖大道肥西段全長17.8公里,林帶設計寬度為50米(部分超過50米),綠化總面積約20.4萬平方米。
以206國道改建、金寨南路及舊城改造項目為代表的一大批重點城建項目建設現場鼓聲正急,就像為肥西城建裝上了強力“引擎”,讓整座城市在不斷地延伸和拓展中,迅速拉大框架、等高對接。今年全縣大建設項目包括綜合交通工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園林綠化工程、環巢湖生態示范區工程、文教衛體項目、保障性住房及復建點工程、市政設施維護工程等10大類,共207項。
至此,全縣幾百個大項目從立項規劃到資金保障再到建設管理,統一調度。對全縣重點項目質量安全進行有效監管;創新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工作,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組建了政府投資項目中介服務庫,并已全面啟用,有效提高了建設項目推進效率。今年截至目前,已支付專項資金14億元,保證了重點項目的順利推進。
2013年以來,該縣緊緊抓住國省干線開啟“省市縣共建”的歷史機遇,全面開工建設G206、G312、G330和S601環巢湖公路,建設總里程94公里,概算總投資58億元,建設里程、標準和投資強度在肥西交通建設史上前所未有。工程建設中,突出做好“樹木遷移、房屋征遷、資金籌集、環境保障”等關鍵工作,確保了工程順利開工和快速推進,實現了全縣的骨干路網優化升級改造。截至目前,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3887.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2公里、普通國省干線253公里,已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國省道為主干骨架、縣鄉道連接支撐、鄉村道路延伸輻射的四通八達路網。
從國省道改造到產城融合,再到如今正在進行的金寨南路及舊城改造,每一處的征遷都為大建設做好保障。也正是以此為機遇,改善縣域人居環境,體現人文關懷,提升居民幸福指數,實現同城區等高對接。截至2014年10月底,示范區起步區已簽約農戶3391戶,完成拆遷任務的98%;已拆除房屋3357戶,完成拆遷任務額的97%。縣城上派按照“一次規劃、分片改造”的原則,全面推進舊城改造,完成房屋拆遷390萬平方米,建成10個安置點共回遷安置群眾近17000戶。與此同時,大拆違也緊鑼密鼓有序推進,重拳出擊,依法打擊違法建設,維護城區良好的建設環境。近年來,該縣現場制止和拆除各類違建面積4萬余平方米。在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理念的引領下,肥西的城市建設、城市管理正走向人性化和規范化,呈現出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