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領導人多個場合提出“
機器人”概念后,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和企業開始關注這個行業。僅在12月中旬,便有廣州和成都兩地舉辦了高規格的機器人行業大會,而數個地方政府也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
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先進電機中心主任武新章也感受到了變化——最近幾個月他接到的中國企業技術咨詢量,是之前的好幾倍。
“機器人正在推動中國發生新一輪工業革命”,武新章表示,“不過也應該看到,中國的市場需求還太少。”
機器人發展下一步:融合電商?
工信部副部長毛偉明在廣州表示,我國裝備制造業每年25%超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過度依賴投資拉動和規模擴張的發展模式將難以為繼。
毛偉明稱,工業機器人產業既可通過智能化生產讓廠商獲得高質量的產品制造水準,也可以應對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問題,是破解中國工業成本快速增長、低附加值、環境資源制約等因素的重要選擇。
毛偉明上述表態,被參加世界機器人產業大會的業內人士解讀為:“中國版的工業4.0計劃”。
但從市場發展角度看,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副所長李瑞峰認為,機器人盡管作為創新可以很好融合應用不斷發展新技術,但未來僅靠機器人發展不足以實現工業4.0。
李瑞峰的建議是引入電商模式。他表示:“機器人產業發展必須融合電商發展模式,在新工業領域中小微企業就是這樣的例子。在工業4.0以前時代,產品連接用戶成本巨大,不得不依賴廣告,但是在工業4.0時代,產品連接用戶成本為0,產品本身就是一個廣告,比如小米手機,微信等等。”
機器人國家工程中心副主任、沈陽新松機器人股份公司總裁曲道奎也贊同這一看法,他表示,電商不談技術,而是花大力氣的是企業,用最新的商業模式武裝自己,全球整合人才,引入國際資本,在中國的大市場下發展起來,加之自身技術,產品的研發迅速搶占市場,因而做產業首先做企業,企業規模大了按照市場各種要素進行整合而不是在什么都有了之后自己做企業,這也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問題,應該”研發+商業化“來進行。
曲道奎稱,完全靠自己掌握核心技術很可能喪失機器人產業發展重大機遇,“技術我們必須要做,更關鍵要在企業發展方式上下工夫。中國的電商在短短幾年時間走到全球前列,假如電商天天研究技術,他們不會是發展到現在的高度。”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組織制訂中國機器人技術路線圖及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規劃,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引導行業發展,同時完善標準體系建設,組織編制我國機器人產業行業標準體系結構圖和標準明細表,加大對機器人企業研發與產業化的資金支持力度,搭建產需對接平臺,培育產業推廣示范基地,著力突破關鍵技術和重要環節,促進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
警惕過度投資
統計顯示,目前宣布將建立機器人產業園區的省市包括:成都、重慶、深圳、昆山、河南、蕪湖、上海等,園區總數超過30家。
但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正在強力進行機器人產業發展,但是目前,機器人市場主要集中于汽車制造行業。數據顯示,全球汽車行業的應用約占工業機器人總量的40%,而在中國,這一數字達到70%。
國際機器人產業聯盟秘書長羅軍也為這一現象有所憂慮:盡管包括中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在近兩年大力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但2014年全球機器人產值約300億元美金,還不如國內一家傳統制造企業的產值。
對此問題,曲道奎表示,目前機器人高技術和機器人市場實際需求度確實存在背離。機器人的成本高,一個傳統型勞動密集型工廠,要轉型成為一個機器人工廠,費用巨大,一個機器人的勞動率等于3.6個人,但是其成本約等于5至50倍。“大多數傳統制造業的利潤6%,銀行的融資成本卻達到10%,企業沒有強勁的動力去推動其轉型,也沒有這么多資金”。
“各級政府現在比企業還要熱,現在各地政府要建機器人產業園已經超過三四十家,實際政府的熱度可能直接對未來產業的盲目性要造成推波助瀾的作用”,曲道奎認為,“要警惕機器人在未來重蹈光伏產業過熱的困境”。
另一方面,缺少創新也被業內詬病。2014年國際機器人協會IFR發布了報告認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缺少技術創新,包括創新思想和創造性成就;沒有可以參與國際競爭的骨干企業,普遍規模很小,關鍵部件品質和可靠性落后世界先進水平5到10年。
武新章稱:“中國的機器人企業基本上掌握了工業機器人設計的應用技術,但是比如傳感器和先進控制等核心技術依賴國外,同等質量的機器人產品國內企業可獲得利潤很少,機器人生產企業規模普遍較小,難以形成規模效應,企業人力、研發和營銷成本居高不下,國產機器人缺乏品牌認知度,市場基本被外資品牌占據,國內產品品牌缺少生產實踐檢驗。”
曲道奎也表示,機器人發展的另一個大的風險,就是機器人的高技術和低附加值的風險。“現在機器人出現很大問題,高技術,但是附加值現在低得進入到常規產業,實際上機器人是典型三高,技術密集度高,人才密集度高,資金密集度高,但是這么一個三高技術產業現在在整個市場表現已經進入到產出非常低的現狀,這就導致下一步機器人誰來投,誰來發展成為問題,也就是說傳統
機器人已經走下了高技術的神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