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合肥港二類水運開放口岸獲國家批準;9月22日,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在長三角合肥等5個海關率先啟動;11月28日,上海自貿區14項監管創新制度在合肥海關推廣;12月1日,長江經濟帶“十二城海關如一關”;12月2日,長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領導座談會在上海召開,安徽首次以正式成員身份參加,合肥
經開區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大通航、大開放”時代。
30年前,為加快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國務院決定設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經開區發展雖然只有21年,但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作為我國中西部地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合肥經開區不沿邊,不靠海,不臨江,但在200多個國家級經開區位次排序中,合肥經開區位居前列,在中西部國家級經開區中蟬聯第一。其中,體制創新指標排名全國第一,生態環境指標排名中西部第一。
目前在國際國內環境發生大改變的新常態下,合肥經開區如何適應經濟新常態,續寫更大輝煌,未來該怎樣定位自己?當把這個問題拋給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姚衛東時,他沒有直接回答,對著沙盤,他一一歷數了在72.72平方公里建成區上每一個方格如何優化布局,對新近劃入快速建設中的合肥空港經濟區域,則充滿著更大的自信和期待。
合肥經開區人表示,他們對外開放,就是三件事:一是大通道建設,打通水、陸、空、通訊網絡等全方位的開放通道,與周邊、與世界形成便捷聯系,比如派河碼頭、新橋機場等;二是大通關;三是大平臺建設,推進出口加工區、保稅區等開放平臺建設。有了這三樣,發展開放型經濟,就有了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