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中國情人節”當天那場瞬間奪命44條的江蘇昆山爆炸事故,死亡人數還在上升,必須認真反思。
2日7時35分許,昆山中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突發粉塵爆炸,44人當場殞命,200多人受傷,到昨晚,死亡人數上升到71人;大部分人燒傷面積逾90%,幾乎所有人都是深度燒傷……
罕見的慘禍,慘烈的場景,經由微博微信迅速喚醒了慵懶的周末早晨。人們在震驚、哀慟之余,紛紛質疑:粉塵為什么會爆炸?粉塵爆炸后果為什么如此慘重?
提出如此問題,并非僅是“狗攆摩托不懂科學”的懵懂,而是問題背后隱藏著安全生產的管理疏忽與監管漏洞。稍有科普常識的人都知道,粉塵爆炸是一種化學反應過程,可燃物(粉塵)、助燃物(氧氣)、火源缺一不可,所以按照相關安全生產規范,類似事發企業的生產場所必須安裝通風除塵系統并每天清理,使粉塵累積量降至最低,無法達到爆炸下限;同時嚴禁明火、靜電,無法引發爆炸。
根據官方公布的“粉塵遇到明火引發爆炸”這一初步調查結果,公眾的質疑無疑被坐實,表明這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安全事故。
國家早就制定了《粉塵防爆安全規程》。作為替全球知名汽車品牌供貨的外資企業昆山中榮,作為中國最發達地區之一的昆山,理應在執行國家規定、守住安全生產底線方面獨樹一幟,但遺憾的是,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管在這里雙雙淪陷,實在令人憤怒。
相信隨著調查深入,涉及此次爆炸事故的相關管理者、監管者都將被全面追責。但問題是,這是否就是鳴響全國安全警鐘、明確企業安全生產責任、重塑安全監管體系的開始,恐怕沒人敢打保票。
畢竟,此次慘禍并非偶然—2010年以來,全國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等行業企業粉塵爆炸事故時有發生,已成為安全生產的突出問題。這引起決策層的高度重視,有關規定、通知、治理不斷,但粉塵爆炸事故依然此起彼伏。
粉塵爆炸事故“禁而不絕”,原因除了企業重利輕安全以及監管缺位乏力,還有各方對粉塵爆炸危險性認識不足(事實上,粉塵爆炸的危害比一般爆炸要大得多),缺乏有針對性、更具體的防范、監管、排除隱患的制度和手段。
安全生產大于天。昆山爆炸事故的調查和追責容易進行,如何通過這一事件開始構建中國防范、應對粉塵爆炸事故的安全生產體系,卻并不容易。但再不容易,也須早邁腳步、盡快破題。這,考驗著各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