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政策從來就只能“救一時”,家電企業想要被“救一世”還得靠自己。
作為家電行業唯一以單一品類創下超過千億營收業績的企業,格力一直處于行業的風口浪尖,過去的大半年更是頻頻引發話題。
去年12月12日,同時榮獲央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的小米董事長雷軍和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打了個賭,如果5年內小米模式營業額擊敗格力,愿董明珠賠自己1元,董明珠則表示,如果被擊敗愿意賠10億。今年董明珠取代成龍、親身上陣代言自家的產品,這在互聯網企業常見,但家電領域還是第一次,董明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給出的說法是成本論,“請明星拍廣告一年要一兩千萬元”。這些都引起過各界的熱議和討論,網友們也是有贊有彈,不過近期董明珠的一次發言引發了不少共鳴和支持。
本月中,代表家電企業參加在中南海舉行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董明珠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直言,“總理,我們不需要國家的產業政策扶持。只要有公平競爭的環境,企業自己就可以做好”,她在發言中提到,企業最重要的不是資金問題,而是質量和技術問題,企業本來就應該在市場中競爭,如果沒有能力就應該讓它自然消亡,她認為現在最迫切的問題不是給錢,而是企業要協助政府共同營造一個規范的經營環境,國家此前的家電節能補貼政策容易帶來尋租交易空間。
就家電產業而言,補貼政策開始于2008年,先后有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節能補貼三輪,期間國家還曾出臺過專門針對空調產品的兩輪補貼。而董明珠一直持反對家電補貼的觀點,曾經多次公開炮轟補貼政策,稱國家實施節能補貼的時候,有的企業都發達了,但第二年政策一走就虧損了。我之前幾次采訪她時,每次都會提到這個話題,她以空調為例說補貼過程中容易出現能效造假等現象,拉動內需還是應該交給市場機制來做。
過去幾次補貼政策實施過程中及實施之后的市場情況似乎一直都在重復這樣的曲線:在政策紅利的刺激之下,家電市場熱鬧非常,家電企業不斷擴大自身的產能,銷售數據不斷增長,巨大的手推動著行業進入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上市公司紛紛交出亮眼財報數據,但市場的消費力也被嚴重透支,一旦政策結束后市場就陷入疲軟無力的境地,而擴張的產能也變成了沉重的庫存壓力,導致不少企業患上“補貼依賴癥”。
但每每的情況都是這樣,當市場出現疲軟,銷售開始下滑,好過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業界會檢討自身的“補貼依賴癥”,但隨著情況越來越嚴峻、產業越來越困難的時候,又忘了曾經補貼依賴癥的后果,嗷嗷待“補”,2012年家電行業低迷期如此,今年也是如此。
去年5月31日,實施一年的節能惠民補貼政策到期結束,至此,家電行業的所有扶持政策都退出了,進入“零補貼”時代,消費被透支的后果在之后的一年多時間中逐步顯現而且仍在持續,不少品類都出現了增速放緩甚至銷量下滑的情況,不管是企業自身財報還是市場研究機構給出的行業分析報告中,都會提到之前補貼政策期間基數過大、透支消費等原因。從去年下半年起業界不時傳出補貼之聲,今年初還有消息說政府將開啟節能領跑制度,已經約談部分企業云云。
補貼政策從來就只能“救一時”,家電企業想要被“救一世”還得靠自己,找準自己的發展方向和路徑,順勢而變,轉型升級,只要自身硬,在市場競爭中經得起考驗,又何懼其他呢。不要再患上“補貼依賴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