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中石油召開2014年第二次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實施辦法(試行)》(下稱《實施辦法》)。市場普遍將此舉解讀為混合所有制改革加速落地的信號。
中石油并沒有公布上述《實施辦法》的具體內容,但消息稱,該辦法規定了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的實施范圍、相關部門的管理職責等內容,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專家則指出,用市場化的價格和方式來運營管網是關鍵點。
促進管網供需雙方更好對接
“政府應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發揮主導作用,首先要做好改革的頂層設計。”國家能源局油氣司原副司長胡衛平此前在京表示。
事實上,中石油通過的該辦法,就是對2月份能源局發布的《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試行)》(下稱《監管辦法》)的細化。
國家鼓勵民資進入石油天然氣行業,目前有部分民企也在從事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以及終端銷售領域,但同時,油氣運輸的重要環節——管網設施建設、運營主要集中在央企手中,處于高度壟斷狀態,使得運營方和需求方無法很好地對接。基于此,國家能源局制定了上述《監管辦法》。
《監管辦法》包括了油氣管網設施開放的范圍、如何市場化運營、主管部門如何監管等內容。
對于市場最關心的油氣管網設施開放,其范圍包括油氣管道干線和支線(含省內承擔運輸功能的油氣管網),以及與管道配套的相關設施;在有剩余能力的情況下,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應向第三方市場主體平等開放管網設施,按簽訂合同的先后次序向新增用戶公平、無歧視地提供輸送、儲存、氣化、液化和壓縮等服務。
《監管辦法》同時明確了國家能源局及各派出機構的監管職責及監管內容。中石油政策研究室發展戰略處處長唐廷川此前也強調,油氣行業在市場越來越放開的情況下,一定要加強社會監管。
“能源局市場化的思路已經很清晰了,現在就是怎么落實和執行的問題。”安迅思研究與策略中心總監李莉對本報記者表示。
李莉認為,在未來油氣管網設施的開放中,擁有管網的一方和需要用管網的一方,雙方應進行市場化協商來確定管輸的價格,用市場化的價格來運營管網,不要出現歧視性或者壟斷性的現象。
中石油管網改革之路
目前中石油在我國管網市場處于絕對壟斷的地位,數據顯示,其中,石油管網占比超過 70%,天然氣管道占比還會更高。隨著民資加快進入非常規油氣領域,對油氣管網設備的公平開放需求日益凸顯。
事實上,中石油管道業務產權層面的改革,兩年前已經開啟。
2012年,在籌建西氣東輸三線工程時,中石油引入300億社會資金,首次在西氣東輸項目上引入民營資本。
2013年,中石油再度以資產出資,引入保險、養老金、銀行、公益基金等合作方的600億元社會資本,共同成立中國石油管道聯合有限公司,運營西氣東輸工程部分管線等。
今年5月12日,中石油宣布,公司擬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轉讓所持東部管道公司100%的股權。資產規模超過800億。
不過,目前該事件未有公開進展。有消息稱,中石油有望在下半年完成該項資產出售,接盤買家可能是去年成立的中石油管道聯合公司。也有觀點認為,中石油旗下昆侖能源亦有接盤可能性。
“轉讓管道資產,不一定是完全的剝離。”24日,有中石油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市場的觀點。
李莉表示,事實上民企參與管網運營和使用的積極性也很高。首先,如果中石油拿出一些存量的管網去銷售,民企是有意愿去購買的。其次,在上游做油氣開采的民企,要打通終端銷售環節,也非常需要管網資源。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民營企業市場定位不準確,經營理念落后,技術水平低專業人才短缺,以及企業規模普遍小、產品質量相對較差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民企在油氣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