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共同的主題,而我國正處于振興實業和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對環境和資源的壓力日益加大,建設環境友好型能源企業成為我國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
在日前召開的2014煤炭工業節能減排與生態文明建設論壇上,有煤炭企業認為,作為一次性能源主體的煤炭企業,大力實施循環經濟,對于緩解我國能源壓力及煤炭企業可持續發展意義深遠。
改變增長模式 循環高效利用
人類經濟在歷經工業化、信息化之后,目前正在走向以低碳為核心的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其中,綠色經濟是在傳統發展的基礎上,以及建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約束的條件下,將環境保護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其中主要包括:一是將環境資源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要素;二是把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綠色發展目標;三是把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綠色化、生態化作為綠色發展的主要內容和途徑。
而循環經濟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浪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變革,其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在常規主產業鏈上向前、向后延伸,實現閉合循環發展。
當前,我國煤炭利用仍然以直接燃燒為主,引起大氣污染和酸雨等環境問題,必須推動煤炭利用方式從單純的燃料向燃料與原料并重轉變,實現煤炭資源高效轉化利用和清潔發展。但我國煤炭企業的循環經濟發展總體狀況滯后,單一的資源利用禁錮了新技術、新產品的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等,主要表現為產出率低、利用效率低、再生資源回收和循環利用率低。
因此,發展循環經濟必須把煤炭的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融為一體,物質資源不斷再循環利用,使“自然資源—粗放型工業—產品—污染物排放”的線性經濟,轉變為“自然資源—循環利用型工業—綠色產品—再生資源深加工業—綠色產品”的循環經濟,完成從煤炭及其伴生資源的開采,到相關資源的“一次工業化利用”,再到工業廢棄物的“二次產業式治理”的全過程。
發展循環產業 獲得價值增值
根據產業生態理論,物質平衡和能量平衡是產業生態群落的基本特征,而一個完善的產業生態系統是由不同的生態群落構成的,生態群落又是由不同的生態種群構成的。其中,產業生態種群的多樣性和種群間的生態重疊度,對于整個產業生態系統的規模和穩定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煤炭產業生態系統包括開采、加工、循環利用等生態群落。我國煤炭資源雖然豐富,但資源賦存較差,浪費和破壞嚴重,人均資源占有儲量僅為145噸,低于世界人均占有儲量165噸的水平。
據介紹,我國煤礦企業大多數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立起來的,采用粗放型開采,大量的煤矸石、礦井水、煤泥、瓦斯的排放,對礦區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煤炭開采與利用成為引起環境惡化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煤炭企業要變粗放、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重污染的經濟發展模式為高效率、集約化的經濟發展模式,就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